在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起到了重要的技術升級的作用,在大量高科技技術的應用中,高校逐步推進了智慧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步伐,給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和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2016年6月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由孫亦鵬編著而成的,編者在深入分析和總結自身多年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經驗和信息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理論的系統化整理,給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指導和借鑒。
在《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一書的七章內容里,編者盡可能地以規范性的理論架構方式論述了高校教學信息化管理的現狀、教學特征、教學資源庫建設、信息化教學方法、信息化課程模式以及高校數字化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延伸發展。基于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推動智慧校園的建設,優化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模式,搭建一體化、現代化、專業化和特色化的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利于全面提高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高科技技術給教學改革創新帶來的積極影響,從效率、質量和水平等多個層面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高效且優質的教學管理服務。
首先,智慧校園的建設特色在于強大的信息管理服務,它擁有高效、覆蓋面廣的信息網絡,能夠最大化地實現信息數據的交互與共享,且能夠在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的幫助下實現管理目標的動態感應、記錄和分析,為高校儲存、挖掘及應用海量教學管理數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在校內信息服務上的優勢十分顯著,既能夠給教師與學生便利、高效率的服務,也能夠實現校內網絡不同管理業務之間的數據交流和共享,讓智慧校園建設中的各個環節能夠實現一體化的建設和發展,讓高校的相關教學管理決策更具有科學性和大局觀,全面推動高校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對此,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當有效推進高校信息網絡的搭建與應用,從局部上來說,在一些具體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優先引進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管理方便的系統,并明確信息管理與交互的權限與責任認定;而從整體上來說,不同的信息化系統之間應該盡可能進行數據的共享和整合,既能夠實現智慧校園各個組成環節之間的技術聯動,也能夠為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的綜合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和智慧支撐。
其次,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的管理團隊水平是重要的決定要素之一。信息化教學管理團隊是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中的一線主體,其自身的信息能力和互聯網素養如何決定了管理人員能否在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中最大化地使用信息化技術與系統,實現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管理的高效率發展與變革性創新。因此,在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的發展應用中,增強教學管理團隊的信息化培訓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系統化的信息化知識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全面提升教學管理團隊的信息化綜合能力,從而更好地在信息化教學管理中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切實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保證智慧校園的信息化管理軟硬件系統與設備能夠有效運行,高校應當大力引進和培養專業的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和網絡技術專門人才,一方面能夠給教學管理團隊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和訓練;另一方面能夠運用專業化的技術對智慧校園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進行及時的監督、管理與維護。
再次,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當按照科學化的構建思路。一是信息化教學管理功能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盡可能科學全面地設計出智慧校園建設的完整制度與發展框架,為規范化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奠定良好的功能設計基礎;二是搭建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數據綜合平臺,實現高校教學各項資源的系統化整合,充分挖掘各項信息與資源的深度價值,為管理團隊、教師與學生三方的資源管理與信息共享提供一個數字化的智慧平臺;三是制定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和專業化管理機制,讓智慧校園建設的各個板塊環節能夠在專業管理機制下自動地形成合作與整合,實現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智慧化與自主化;四是要重視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建設的可擴展性,開放化地引進新技術與新系統,技術的升級與進步是一直在進行的,智慧校園的建設同樣也應當如此,只有不斷地升級信息化技術,才能夠保證智慧校園的信息化管理服務不斷優化進步。
(胡春森/碩士,湖北商貿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