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跨學科創新研究開拓了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給英語教學的資源整合、課程設計、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效果評估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策略與方法。由楊朝娟編著的《英語網絡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互聯網網絡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尋求理論與實踐突破的重要研究成果,編者在梳理總結國內外英語網絡學習的理論與實踐之后,全面建構了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創新方法與創新模式,對當前英語的教學與教學改革有著顯著的參考與借鑒價值。
在內容上,《英語網絡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共有六章內容:第一章整體概述了英語網絡課堂的教學模式,對這種模式下網絡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融合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第二章對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和目標進行了時代性的解釋與理解,將互聯網的創新思維融入了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創新當中;第三章從理論與實踐的體系架構進一步明確了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章進一步闡釋了計算機技術與大學英語的教學關系,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科融合、技術應用、輔助功能進行了詳細的歸納與總結;第五章具體探討了英語視聽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語法教學、詞匯教學中計算機輔助功能的應用;第六章站在學生的主體視角總結了網絡教學中的英語學習策略,增強了英語網絡學習的有效性。
第一,針對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實施意義來說,網絡的便捷性、開放性和交互性打破了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更多地融入網絡教學的環境當中,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和學習計劃,并依據自身的基礎分步驟、有針對性地發現自身問題、解決自身問題,激發自身潛能,進而實現英語網絡學習效果的快速提升。
第二,針對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實施方法來說,目前常用的高校英語網絡教學模式是補充性的教學,即把英語網絡課堂作為高校英語教學的補充部分,除此以外,還針對計算機輔助的英語教學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具體來說,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實施辦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按照傳統的英語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務求學生在英語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翻譯、聽力、口語等方面架構起基礎性的學習框架;二是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激活傳統的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互聯網英語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的資源、技術與平臺;三是網絡自主學習,即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基礎來制訂自主性的網絡英語學習計劃,開闊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切實培養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總之,通過這三個部分的整合,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才能夠更加規范、有效,更能夠和傳統課堂教學形成密切的合作與補充,有效提高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和網絡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第三,針對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來說,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效果研究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個方面是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資源整合情況,英語網絡課堂教學在英語教學資源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多且雜的不足之處,對此,要想提高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高校及教師應當做好英語網絡課堂教學資源的合理選擇和有效整合;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在英語網絡課堂教學中學習效果的評估,學生需要在英語網絡教學課堂中開闊眼界,活躍思考,培養英語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同時學生還應當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英語語言交際應用的實踐訓練;第三個方面是教師在英語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的評估,教師需要切實推進高校英語教學的信息化變革與網絡化變革,活躍英語課堂教學的各項元素,讓各項教學資源都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英語網絡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的過程中,對我國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的分析與總結。結果表明,高校英語網絡課堂教學的效果研究需要從“教”“學”以及資源整合等多個角度進行考量,但其最終的落腳點都在于增強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對此,高校及教師應當明確大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改革方向,充分挖掘不同計算機網絡輔助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反饋,進而在英語網絡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參與到網絡自主學習當中,并達到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祝菁/碩士,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白廣萍/碩士,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