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明
【摘 要】 物理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習也往往和說教聯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稚氣猶在,童心未泯,單一單調的授課方式,勢必使學生慢慢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怎樣改善這樣的狀況呢?不妨試試下面的小妙招!
【關鍵詞】 物理學習 實驗 測試
小制作──來預習。剛接觸物理的八年級學生,對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見過的現象;陌生的是:里面又包含有哪些物理知識呢?如果教師事先布置小制作,學生就會參照書上所述,自己動手去完成,這在無形中就預習了課本,待到上課的時候,教師結合學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學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嗎?例如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讓學生制作“土電話”;學習聲音特性時,制作“水瓶琴”;以及學習小孔成像時制作照相機、萬花筒等。學生自己制作,收獲一份成功,當觀察到明顯的現象時又多了一份驚喜,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上物理課,是怎樣的期待呢,當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這比教師做好了給學生演示效果顯著得多。
同理,還可以布置個性實驗報告,比如研究燒開水;調查環境噪聲的產生及防止;調查節約用水的報告等等。教師有指導性的布置,學生拿著自己的第一手調查資料,課堂效果可想而知。用小制作來預習,真妙!
小動畫──來引課。在這個發達的網絡時代,教師也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媒體資源,收集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動畫片來引入新課,動畫片也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最愛,還可以從央視大型求真節目“是真的嗎?”上面下載有關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從中發現物理問題,也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物理的確來自生活!例如,在電學學習的第一節課上,有一部小熊貓的動畫片,其中有手機、有雷電等與電現象有關的知識,學生看完之后大笑不已,教師話鋒一轉,“有哪些物理知識在里面,你想了解現這些象是怎樣產生的嗎?”。這樣的引課能用上幾次,學生就會有深刻的印象,知識點也在潛移默化中牢牢記在了心里。
小故事──來上課。物理這門自然科學,其體系的建立凝結了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和汗水,這里面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每一個現象的發現,每一個定律的得出,都有背后的故事。教師如果注意收集,就能在上課過程中巧妙地穿插進來,達到和科學家一起探究一起學習的效果,不僅學生樂于去聽故事,也為他們無形中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思想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更有趣的是在無意中的發現,令學生若有所思,樹立了自己“也能”的信心。例如在學習望遠鏡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最早的望遠鏡是一個小男孩在無意中發現的,他在爸爸的眼鏡店里,拿著鏡片玩,無意中將兩個鏡片前后放置,突然發現遠處的景物發生了變化,后來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有了現在各種用途的望遠鏡。他們聽得入神,有的羨慕,有的驚嘆,想必一定在心里暗暗思忖,我又能在生活中發現什么呢?我一定要有所發現,已經水到渠成達到了講故事的目的。
小實驗──來突破。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實驗效果對突破教學難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里尤其要提到“小實驗”的作用,是指那些能就地取材,信手拈來的實驗,更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用“塑料尺和頭發摩擦起電”;用“放大鏡”和墻壁模擬照相機成像;用氣球和乙醚演示汽化和液化等等,學生也能參與進來,材料就在手邊,這比用組裝的專業實驗儀器更有親近感,學生也更容易接受,用小實驗省時省力能較快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豈不更好,何樂而不為之?
小測試──來鞏固。花一節課的時間來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周期長;課前提問,覆蓋面小。斟酌之下,課前5分鐘的小測試,效果不錯。全班學生都動了起來。效果也出乎意料,本意是督促學困生能記一點前一節的知識點,卻沒想到對學優生作用更大,學優生中的一部分也往往忽視平時的復習鞏固,等到考試前才看書,而小測試就使得他們課課不放松,知識點堂堂清,到了單元測試時,復習量小了,也有更多的精力花在總結梳理上,成績自然也就凸顯出來了!
小游戲──來迎考。復習考試,復習課往往沒人愛聽,而在游戲競爭中復習,效果就不一樣了。怎樣游戲呢,例如在復習書本知識時,采用小組比賽找知識點的游戲,找全的小組得十分,未找全,被其他小組補充的,找到一個,其他組得1分,相應這組扣1分。每個小組輪流“開火車”,游戲一開始,學生的熱情就上來了,眼睛也比任何時候尖銳,不放過書中的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角落,不僅找出知識點,還有的能說出為什么這一點很重要,請大家都要記住!而其他聽的同學呢,耳朵更是敏銳,恨不能立刻找出遺漏。學生的熱情就像火焰一樣,誰還會覺得一節復習課漫長而沒有意思呢?
初中物理課,是物理學習的啟蒙階段,用這些小妙招不但給學生一個拉力,還使學生有了自己的學習動力,最終喜愛這門學科,愿意去學,為高中階段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為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開了個頭,相信有物理學家故事的影響,有如此多有趣的現象的陪伴,一定能在學生中萌發愛科學、學科學的種子,立下投身科學,報效祖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