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勇 王雯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智慧校園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在高校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探討了在高校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和智慧校園背景下學工模塊如何設計,如何享受互聯網+時代下智慧校園帶來的學生管理工作的便利,克服目前學生管理工作種面臨的問題和降低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更好的減少高校管理方面財力和人力負擔,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有效面對來自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校園;高校;學工
目前,“互聯網 +”的概念已經漸漸深入社會各個層面,高校也不例外,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近幾年的迅速上升,高校校區規模和擴建也在不斷地加快步伐,許多高校擁有2~4個校區,校區之間空間距離普通相距幾十公里,原始的人力溝通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智慧校園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為了滿足招生宣傳、科研教學、學生管理等需求,需要以互聯網+的理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例數構建一個集成校園導航、招生宣傳、校區展示和學校物業管理的智慧校園,已經成為許多高校的工作重點和研究熱點。同時,智慧校園的構建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學生管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1]。然而在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智慧校園的發展過程中,研究者逐漸發現我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依然存在頂層設計理念不夠先進,整體系統效率不夠優化,數據收集重復嚴重,數據挖掘系統使用利用度低,人工智能技術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AI客服應用稀缺等諸多不足[2]。
1. 智慧校園發展現狀
目前的高校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校園互聯網的硬件線路的鋪設,但是在軟件領域,管理系統還不能做到智慧校園智能化的要求,特別在高校學工管理領域,還存在落后效率低下的人工管理為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仍存在辦事慢,流程長,效率低,工作人員壓力大,學生管理效果不佳的問題。如何利用“互聯網+”有效整合優化信息化資源,打破時間、空間界限,真正實現學生管理與互聯網學習無邊界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正確看待和解決的問題。為此,部分高校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互聯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高度關注到現代智慧校園建設問題,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完成智慧校園所需的高速互聯網,高清監控設備等硬件,但如何整合這些硬件,發揮硬件優勢還有待發掘,有些成功經驗如部分高校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條件,合理引進利用人臉識別高新技術,努力打造出先進的智慧校園[3],從而大大減輕學生日常課業考勤、宿舍管理考勤和安全監控等教務工作人員、學生管理人員、輔導員和宿舍管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考勤的效率和準確性,其經驗值得其他高校學習推廣。高校可以通過完成校園信息化整合工作,通過合理的頂層設計,通過剝離數據收集保存和各個部門應用程序,有效各個部門之間存在的數據反復收集,重復利用率差的問題,有效減輕基層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干部的工作負擔,避免重復數據收集和人力資源的浪費,有效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勞動生產率和師生滿意度。
2. 互聯網+時代的學工模塊
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系統,包括學生數據收集系統、學生管理與服務系統、招生就業管理服務系統、資助管理系統和宿舍管理系統。涵蓋學生的基本信息管理、獎學金管理、獎懲管理、資助管理服務、就業服務、政工隊伍管理等功能[4]。學生數據收集系統完成學生基本數據的收集管理工作,目前發展方向為多平臺,無紙化,自動備份,數據可重復利用,同時加入人臉識別、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圖像數據,為其他管理系統提供高效準確的數據;通過語音識別功能,自動完成教師上課人工智能翻譯,為雙語教學提供便利,為外國留學生管理提供良好的溝通渠道,通過人工智能完成各地方言的識別和翻譯工作,為管理使用方言的學生,方便學工人員與使用方言的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大大提高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學生管理與服務系統,完成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事務無紙化、在線、一站式審核,提高學生事務辦理效率,降低管理人員工作強度,同時可以參照人工智能客服系統如微軟小冰,騰訊小Q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客服,設計符合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工智能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自動識別回復學生問題,降低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增加學生的滿意度。招生就業管理服務系統為學生就業提供對接管理,包括就業信息發布,學生就業問題咨詢,三方協議辦理等事務,資助管理系統完成學生困難申請管理、勤工儉學和資助咨詢等問題的回復辦理,宿舍管理系統為學生日常宿舍生活,入住退住、日常考勤、安全監控等提供在線即時信息。例如山東省的某高校內,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考勤系統已經在校園中得到了應用。該系統能夠快速且準確地識別進出宿舍的人員,有效減輕宿舍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全面提升校園的整體管理能力[5]。政工隊伍管理可以提供線上會議,政工隊伍信息管理,線上辦理政務的功能,有效提高政工隊伍的管理效率。
3. 存在的問題和展望
當前大部分高校在前期的數字校園的建設中,基本上已經完成校園網絡覆蓋等硬件條件的建設,在未來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如人臉識別的智慧校園建設中,為完成學生管理工作的智慧建設,還存在學生管理工作觀念陳舊,部分工作人員尚未掌握互聯網+相應技能以及頂層設計存在缺陷,管理系統重復建設,數據收集工作重復開展等等問題。這就要求在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中,為了有效發揮出智慧校園將人、設備、環境、資源以及社會因素等等資源有機有效結合的優勢的特點,對比互聯網+時代的學生管理系統對比以往基于單純計算機網絡硬件為基礎的數字校園具有高技術的特點,需要學生管理人員進一步學習新技術新知識,適應在人工智能等高新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通過這些新技術,互聯網+智慧校園中的學生管理系統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能力。
通過培養培訓適應互聯網+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從智慧校園人工智能等多維度來進行高校學工模塊的優化和升級。通過加強智慧校園中學生管理系統頂層設計,優化硬件使用,深度優化學工系統和管理人員的交互,通過互聯網+和智慧校園基礎下增強學工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解決部分人為因素造成數據重復收集,以及人工管理中人為失誤和學生管理人員及學生干部工作負擔大等問題。通過目前計算機、互聯網+,通過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入智慧校園,通過不斷升級優化,達到提高學工管理系統效率。通過這些措施,學工管理人員有效打通不同系統之間的交互,來提高學工管理服務水平、方便校園生活、滿足個性化需求,從而讓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達到更好的互動,可以預見,基于互聯網+的智慧校園學工管理系統在未來,將充分發揮其自身特點和優勢,成為大學校園教育培養人才十分有力的輔助。
參考文獻:
[1] 開浩. 云計算在智慧校園研發中的設計與應用[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7, 36(06): 59-62.
[2] 羅萬麗,王蕊. “互聯網+”時代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探析[J]. 數字教育. 2018(02): 33-38.
[3] 劉樹飛. 人臉識別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探析[J]. 通訊世界. 2019, 26(09): 44-45.
[4] 石云輝,向娟. 地方應用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需求及內容的思考[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9(09): 68-71.
[5] 韋韓. 基于人臉識別的考勤系統在學生宿舍的應用[J]. 現代信息科技. 2018, 2(10): 118-119.
課題項目:廈門市教育科學項目“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研究(編號: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