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注重訓練大學生的專業技能,也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適應力,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應對和維持職業生涯角色與外部環境之間平衡的能力,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不確定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生涯決策困難,更從容地解決個人在求職擇業和再就業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從而實現高職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和滿意就業。本文從學校、個人和家庭三個層面著手,提出要完善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以全面提升職業生涯教育質量,要發揮高職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適應能力,還要營造有利于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培養的家庭環境,多管齊下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提升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適應力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培養模式;教育質量
高質量的職業生涯教育是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要將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的培養與提升職業生涯教育質量相融合,充分發揮學校在培養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從頂層設計、教學成效、育人平臺和師資保障等方面不斷完善培養模式,提升教育質量,建立教育長效機制。
1 加強職業生涯教育頂層設計
高職院校要更新培養理念,提高思想認識,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來統籌推進職業生涯教育工作。一是加強教育教學規劃。要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之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并融入學校的專業課程教育和實踐教學活動等常規工作,打造全程化和立體化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二是設置專門管理機構。要組建職業生涯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具體落實和推進職業生涯教育各項工作。該部門要與原來的就業創業指導部門相融合,可以通過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水平和影響因素進行全程跟蹤調查,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適應力發展動態數據和信息資料庫,積極利用大數據為學校其他相關部門開展培養工作提供主要依據,并協調各部門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三是設置專業的輔導和咨詢中心。要整合現有資源,劃出固定場所專門用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和咨詢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如今的“90 后”“00 后”高職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的想法和選擇更加多元化,他們在求職擇業時不僅關注這份工作能給予自己的物質保障,也關注自己的精神需求是否會在工作中得到滿足,這無形中就會促使高職院校轉變就業指導職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教育。由此,成立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和咨詢中心顯得極其重要。該中心主要負責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和提供生涯咨詢服務,既要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課程和講座,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生涯探索,也要面向有職業生涯發展問題和困惑的大學生開展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及早樹立職業目標,確定職業生涯發展方向,調整大學生在進行生涯探索時所產生的不良情緒,使他們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獨立面對自身的職業生涯困境,從而實現職業生涯成功。
2. 提高職業生涯教育教學成效
在課程設置上要準確理解職業生涯教育的內涵,把相關的課程都納入專業教學培養方案。要開設足夠學時的教育課程,既有面向全體學生普及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基礎必修課程,使大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強化職業意識;也要有《創新研發》《人際關系學》《口才與溝通》等可以滿足大學生不同需求的職業生涯興趣選修課程,讓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課程進行學習,從而提升職業生涯適應力水平。此外,高職院校還要促進職業生涯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時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內容介紹,讓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其就業前景有更清晰的認識;而在進行專業教育時,也要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提升專業技能,朝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不斷努力。其次,在教育內容上要結合職業生涯適應力的六個維度進行課程設計。第一,結合生涯關注維度,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我有未來嗎”,以開展普適性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主,指導大學生進行生涯導向練習,使他們合理設計個人成長方案,特別要注重提高大一新生的生涯關注,幫助他們穩定專業思想,確定適宜的職業生涯目標,提升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希望感。
3 強化教育教學師資保障
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適應力能否得到有力培養,師資力量是重要保障。因此, 要整合好校企資源,建設一支思想素養高、工作能力強、相對穩定且專兼結合的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不斷增強師資力量。一是組建“德育導師+生涯導師+學業導師+企業導師”的全員育人師資隊伍。其中,德育導師由大學生輔導員擔任,主要負責對大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為提高職業生涯適應力打牢思想根基;生涯導師由國家職業指導師、職業生涯咨詢師和創新創業導師等具有專業資格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生涯咨詢服務,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為大學生提高職業生涯適應力提供能源動力;學業導師由專業教師擔任,主要負責對大學生開展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為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專業基礎;企業導師由企業技術骨干和人力資源專家、優秀校友等共同擔任,主要負責為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輔導講座、企業實習實訓指導等活動,為大學生提高職業生涯適應力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提高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首先,根據在校大學生人數,按照一定比例引進或培養一定數量的具有職業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背景的人員擔任職業生涯教育專職教師,嚴格教師選拔條件,確保教師思想合格,并能獨立開展專業化和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教育、職業生涯咨詢輔導及相關的專項研究工作,充實師資骨干力量。其次,鼓勵學生輔導員、就業指導人員及專業教師等有志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教職工外出學習深造,考取職業生涯規劃師等相關職業資格,或邀請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到校開展專業的師資培訓,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再次,有計劃、分批次選送相關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參加崗位實踐鍛煉活動,培養“雙師型”校內教師團隊,優化師資結構,打造教育、咨詢、輔導、研究等多位一體的職業生涯教育學科團隊,真正為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起到專業的導航作用。三是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企業人員參與職業生涯教育的積極性,確保師資隊伍的可持續性發展。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從制度上明確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臺具體政策在全校范圍內全面推進職業生涯適應力的培養模式,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教育教學團隊,給予相應的物質保障和研究經費支持,解決團隊成員擔心這個工作被學校邊緣化的后顧之憂,進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其次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深入推進校企合作育人,整合校內外人才資源,完善校外企業導師的聘任管理辦法,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發揮企業導師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增進校企雙方的良好互動,實現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田靜.職場新人素質提升的新視角——生涯適應力的培養[J].學理論,2015(02):70-71.
[2]張淳淦,程淑華,孟熙.大學生職業生涯適應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林區教學,2019(02):110-112
作者簡介:
周佳(1985-),女,黑龍江省大慶市。畢業于吉林師范大學。講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相關課程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