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 賀丹娜
摘 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技能競賽成績成為了檢驗一個職業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如何提高學生的競賽水平是擺在參賽指導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從制定新課程標準、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四個方面對計算機技能大賽研究進行闡述。
關鍵詞:技能大賽;新課程標準 實踐教學 雙師型
職業學校開展計算機技能大賽是培養學生計算機職業技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1];是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有力保障;是彰顯職業教育特色,提升職業教育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技能大賽不僅成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催化劑,而且是各職業院校展示職業教育成果的平臺,積極推動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加快推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職業院校人才培訓的特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主線”構建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改變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工學結合,通過來源于實際的項目進行教學,通過“學中做,做中學”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2]。
技能大賽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而技能大賽成績更成為了檢驗一個職業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是擺在我們指導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我校的中藥、護理專業在近幾年的職業技能大賽中均取得了較好成績,筆者在對獲獎的指導教師和學生中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針對計算機的特點,結合信息技術類項目的實際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根據社會的需求制定新的校本教材
由于技能大賽內容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選題及考核方式符合崗位設置要求,傳達出企業對人才要求的標準。所以要提高技能大賽成績,學校可以根據技能大賽的內容和標準制定新的校本教材,在日常教學中引入企業實際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標準,使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
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人才市場為依歸,使課程知識內容與職業資格,學生專業技能與崗位要求全面對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3]。而傳統的以課堂和學校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訓練學生的高技能,這就要求職業學校必須探索與普通高校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式,探索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主線”構建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的理念,探索將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和學過程,改變傳統的教育情景,通過理論與來源于實際的項目結合教學來滿足現實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性人才。
因此,通過制定新的課程標準,轉變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專業教學為載體,將專業學習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結合新方法、新技術、新知識和職業標準開展教學。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手段,達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之目的[4]。
二、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軟件、硬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使實訓教學和技能大賽項目要求相結合,學校首先必須具備相應的實驗實訓條件,通過參觀、觀摩、借鑒優秀學校的實訓條件的建設方案,加大軟件和硬件的投入力度,購置設備,對現有的實驗實訓裝備進行升級改造。先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這樣才能在學生中開設課程、培養選手。
技能大賽信息技術類項目設置了網絡組建與管理、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CAD技術、數字影音后期制作、動畫制作技術、物聯網設備安裝與調試、網絡綜合布線技術七個項目。就網絡組建與管理項目而言,需要購置由神州數碼網絡有限公司提供的各類路由器、交換機。有了相應的實訓設備,實踐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的教學效果比以前肯定有較大的提高。而有了優越的實訓條件,學生訓練的多了,當然能取得好的成績。一旦在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也會獲得上級的獎勵,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整體實驗實訓設備,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通過組織教師參與和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教師得以全面掌握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同時,通過大賽這個窗口,指導教師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開拓了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與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自身“雙師型”素養與水平,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教學相長的教學格局。
計算機技能大賽中,學生的比賽成績往往反映了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職業學校的學生計算機技能大賽是其指導老師的理論和專業技能的較量。計算機教師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保證學生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根本。為了備戰省市計算機技能大賽,我校制定了計算機師資引進和培養政策,“請進來、走出去”,請計算機公司中具有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計算機工程師充實到我們的專業教師隊伍中;在我校計算機專業骨干教師中選拔德能兼備的教師到公司實習,熟悉計算機實踐技能,提高教師的操作水平。同時,學校開展“計算機教師職業技能比賽”和“名師工程”,多方位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通過技能大賽,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滿足計算機技能實踐的師資需求。
四、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首先,通過計算機技能大賽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體現以生為本的職教理念。學生報名參加計算機技能大賽的訓練非常踴躍,鑒于計算機的學科特點,在技能大賽中特別強調操作技巧,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加比賽后能以點帶面地促進學生整體實訓操作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學習積極性。計算機技能大賽能為高職學院中有計算機特長的學生提供便利的訓練條件。
其次,計算機技能大賽能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在計算機技能大賽中眾多的比賽項目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這一方面要求技能指導老師能因材施教,根據參賽學生的實際水平分配任務,另一方面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參賽學生通過大賽不僅能提高計算機專業水平,更能使其心理素質在大賽中得到鍛煉,加強競爭意識,增強自信心。經過計算機技能大賽的洗禮,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為其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卿.高職院校舉辦技能大賽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29):180-182.
[2]程少慧,郭文星.從大賽經歷看高職高專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探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3—25.
[3]李文,高健.職業技能大賽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發[J].職業時空,2010 (4):48—49.
[4]夏凡,沈建華.論技能大賽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素質的作用[J].科技資訊,2009 (2):35—37.
作者簡介:
魏松(1978- ),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碩士學位,主要從事計算機OA教學及數據庫應用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