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
【摘 要】文章立足新形勢下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實際,通過對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現狀的分析,找出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存在的創新創造動力不足,缺少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轉換能力弱,競爭優勢不強;認識不足,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不強等問題,并針對現存問題,提出推進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廣西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001-03
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技術優勢的集中體現,還是企業產品優勢的強大后盾,更是企業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堅固壁壘。美國將知識產權視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日本明確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基本國策,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將其作為發展科技和增長經濟的主要舉措[1]。發達國家一般對于知識產權的研究都有較早起源,也正是因為發達國家的企業能夠系統地管理和應用知識產權,才能長期處于競爭的優勢地位。已有的研究表明,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與企業的績效有很強的正相關性[2]。重視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建設與提升,才能讓企業在新形勢下更好更快的發展。
1 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廣西先后出臺了《廣西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廣西發明專利雙倍增計劃(2016~2020年)》《廣西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實施優勢企業培育計劃、企業發明專利倍增工程等,大力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廣西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1.1 企業知識產權數量穩步提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增加知識產權數量、提高知識產權質量為導向,大力組織實施《廣西發明專利雙倍增計劃(2016~2020年)》推動全區專利數量和質量發展。同時,嚴格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關于開展專利申請相關政策專項督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適應機構改革的形勢,扎實推進廣西專利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有效量分別占全區總量的50.95%、45.61%和53.35%,比“十二五”期末年分別提高了13、1和7個百分點。2018年,全區新增商標申請量78 855件,商標注冊量47 436件;全區累計有效注冊商標172 376件,同比增長35.15%,廣西注冊商標總數為5個自治區之首,比“十二五”期末增長103%,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1.2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不斷提升
通過多年發展,廣西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自治區、市、縣三級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系,并且在新一輪機構改革當中,將知識產權管理相關職能并入市場監督管理局,進一步形成合力。企業貫徹落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熱情不斷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強化。2018年底,廣西已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8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03家,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273家。
1.3 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能力不斷提升
通過完善廣西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平臺的牽線搭橋作用,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有了新進展。2011年以來,全區91家企業以396件專利權出質,融資金額將近20億元。2018年,全區質押專利項目新登記184件,同比增長275%,全區專利權質押融資新登記金額達15.25億元,遠遠超過2017年。桂林市和南寧、桂林高新區成為國家級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城市和試點園區。
1.4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不斷提升
持續保持打擊侵權假冒的高壓態勢,加大知識產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通過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護航”“雷霆”等專項行動,加強中國(廣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和廣西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建設,廣西14個市均設有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設置多達77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
2 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從上述數據看出廣西企業申請專利的數量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企業總體的知識產權能力還是處于較弱的狀態,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 企業創新創造動力不足,缺少高質量的知識產權
創新動力不足,能力不強,創新氛圍難以營造,是廣西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2018年,廣西獲專利授權20 545件,其中,發明專利獲授權4 328件。與全國2018年共授權發明專利43.2萬件相比,廣西發明專利授權約占全國的1%。造成廣西企業創新創造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廣西大部分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不足。二是廣西企業缺少創新的工作氛圍,缺少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缺少員工提高創造力的培訓及平臺等,大大約束了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提升。三是許多企業知識產權仍是引進和模仿為主,知識產權質量不高,無法形成核心知識產權。
2.2 企業知識產權轉換能力弱,競爭優勢不強
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從競爭地位、盈利能力和競爭的持續性3個方面來表征[3]。企業的產品是什么,如何生產出這些產品,如何通過產品產生盈利,都離不開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核心技術才是企業的有效競爭手段,企業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從近年廣西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授權發明數量可以看出,廣西企業還是擁有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的,甚至有的企業還擁有數量較多的知識產權,但由于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不到位、知識產權規劃整合能力普遍不高等因素的制約下,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有效的轉化,無法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例如,2018年底廣西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1萬件,當年新登記質押專利項目為184件,占比不足1%。
2.3 企業認識不足,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不強
廣西絕大部分企業對于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意義還沒有深刻領會,導致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不到位,許多企業內部根本未設置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未配備專職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未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更談不上知識產權管理與企業研發、生產和經營的有機結合。離真正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還有很大的距離,企業內部包括機構設置、人員培養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不足。
3 推進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知識產權能力建設是一項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打造的復雜工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有效推進廣西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必須通過政府和企業雙方的共同努力。
3.1 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政策,跟蹤落實促實效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營造有利環境。建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各知識產權相關職能部門在已經出臺的知識產權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及完善稅收優惠、科技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和交易平臺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強化政策落實,發揮政策效應。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政策的講習工程,加強各類政策的宣講和培訓,使廣西企業能更好地明白相關政策法規,避免誤解誤讀。知識產權政策在執行中可能會由于政策環境、政策問題本身的發展變化及企業等相關主體對政策問題、政策方案、政策環境等認識的深化,需要對政策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完善,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應,起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3.2 完善廣西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
一是通過到其他省份進行調研,借鑒省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成功經驗,并根據廣西的政策環境、企業水平等具體情況,找到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思路。二是加強廣西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能力建設,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狠抓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通過線上線下及跟蹤,做好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知識產權宣傳推廣、知識產權對接等一站式服務,真正搭建廣西企業知識產權成果交易的良好平臺,提高知識產權交易的數量,有效促進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三是通過整合資源、充實內容、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充分發揮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的作用,讓參展人員開闊視野,了解知識產權事業和服務業發展態勢,提高企業的參與度,有效對接知識產權成果,促進轉化利用。
3.3 提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和能力
廣西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培育企業知識產權文化。一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對內部員工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引進知識產權人才,從經濟上和政策上給企業創新的員工和團隊提供大力支持,以資鼓勵,激發員工創新熱情。二是進一步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納入企業全年工作目標,將知識產權部門作為企業重點部門來建設,提高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申報、管理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在進行自主研發的早期,通過對產品相關知識產權信息的檢索及分析,及時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產權現狀,規避知識產權潛在風險。三是充分發揮核心知識產權的作用,根據自身產品的優勢,形成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有效壁壘,最大限度地拓寬市場,增加企業自身的利潤,從而進一步調動人員的積極性進行創造活動。
3.4 深化“一帶一路”,支持企業走向東盟國家
2019年5月,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做出了《關于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干加快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決定》,提出要擴大開放,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隨著廣西開放戰略的實施,充分利用好知識產權制度幫助企業開拓東盟市場保駕護航尤為重要。一是支持企業開展專利產品微導航和海外專利布局工作,提升企業研發水平和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基礎。二是搭建面向東盟的知識產權維權服務體系。建立中國—東盟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吸納、培養熟悉中國和東盟國家知識產權法律人才,組建中國—東盟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隊伍,與東盟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服務協作機制。三是在廣西建設中國—東盟貿易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走向東盟國家提供信息咨詢,支持廣西企業利用知識產權信息開展“走出去”活動。
參 考 文 獻
[1]張月花,薛平智,儲有捷.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9).
[2]李軍力.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5.
[3]肖延高.基于競爭優勢的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