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越 殷思夢 趙瑞華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全面領導下,我國扶貧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把扶貧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并對扶貧攻堅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標和新征程。隨著國家精準脫貧政策出臺,河北省貧困村脫貧建設受到國家高度關注。文章在河北省“十大深度貧困縣”中的圍場縣和隆化縣針對“河北省農村貧困村貧困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展開調查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法、數據分析法、訪談問卷法等方法,重點掌握了各村莊的建設概況和特色,以及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出行方式、收入來源、醫療保險等情況,深入分析了河北省貧困村的貧困原因。
【關鍵詞】貧困村;貧困原因;全面脫貧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297-02
1 研究背景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2016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2017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結合河北省內實際情況發布了《關于印發河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明確指出以張承壩上和深山區10個深度貧困縣為重點,以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為核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內在發展活力,采取超常脫貧舉措,加快解決貧困地區發展瓶頸,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群眾與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打下堅實基礎。
2 貧困村發展現狀
2.1 人口結構
經調查,貧困村中外出打工人口占總人口的30%~40%,村民中以老人、兒童為主,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長期在外打工,只有部分年輕婦女留守村落,一是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二是為了打理田地。老人大部分失去勞動能力,只能從事簡單的田間勞作,少數人患有重大疾病或者慢性病,個人生活無法自理,同時由于家庭中需要一名陪護人員在身邊照顧,使得一家之中缺少兩名勞動人員,家中勞動力缺失進一步加重了貧困。
2.2 教育子女及贍養老人情況
貧困村中兒童無法享受和外界同齡人一樣的教育,村內教育設施落后,教師資源不足,大部分村民接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但極少數村民擁有高中文化水平或大學文化水平,因此外出打工的村民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與此同時,留守兒童無法得到父母正常的關心與照顧,受教育問題被嚴重忽略,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贍養老人逐漸成為家庭難題,家庭無法妥善安排老人的衣食住行,同時老人不愿意麻煩孩子,給孩子增加生活負擔,最后只好由國家政策兜底,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2.3 交通情況
貧困村大多位于偏僻地區,道路硬化還未全覆蓋,尤其是深度貧困村,大多處于山區地帶,交通嚴重落后,多沿盤山公路進村,正常出入村莊仍是問題,尤其是雨雪天氣后,道路泥濘或被滑落的山石阻塞,入村道路就此封閉。雖然大部分村莊已通班車,但班次少,交通十分不便。
2.4 住房結構
2017年,河北省推進危房改造工作,堅持“三最兩就”原則,優先幫助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問題,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目前,經過危房改造工作之后,農村住房大多為磚瓦房,只有極少數貧困戶居住土坯房。
2.5 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貧困村的村委會基本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少數貧困村建有幼兒園、小學等基礎教育設施。電視信號基本達到全覆蓋,其中包括有線電視和網絡電視,手機網絡信號區域性覆蓋,極其偏遠地區網絡信號不通。位于山區地區的貧困村還未形成集中供水,主要引用地下水和井水。
2.6 醫療保障情況
醫療保險基本落實,村民絕大部分都有醫療保險,看病買藥時可以享受經濟幫助,但是部分貧困村沒有衛生所,有的村雖然有衛生所但是沒有醫生,基礎醫療設施差,農村就醫難仍是問題,許多急性病患者大多在就醫途中死亡。
2.7 種植情況
河北省農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土豆、大豆、谷子等,許多經濟作物難以大面積推廣種植,嘗試人工種植黃芪、蒼術、黨參等藥材,但最終產量極低且藥材質量較差,大面積推廣種植失敗。此外,由于交通問題,農產品運輸時的保鮮問題難以解決,運輸時農產品損壞使得銷售價格低,百姓靠天吃飯,收入不穩定。
河北省張承地區多為山地,土地土質層薄弱,不適合耕種,而在土地劃分過程中,土地性質劃分不合理,對村民利益造成一定影響。
2.8 養殖情況
貧困村農戶主要養殖牛、羊、豬、驢、雞、鵝等畜禽。養牛、羊居多,可帶來較高的收益,但大多數為散養,養牛大戶數量少,不成規模。農戶種植的玉米、秸稈可作為牛的飼料,節省了部分養殖成本。部分農戶養羊,但是由于市場價格下降,導致養羊的農戶賠錢,加重當地農民的貧困程度。農戶建立圈舍,在固定的圈舍養殖畜禽,糞便等養殖垃圾可作為農作物有機肥。但由于生活及養殖垃圾數量大,沒有固定的垃圾處理場所及有效的處理措施,所以仍存在垃圾處理困難的問題。
2.9 旅游、礦產資源情況
貧困村中可開發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數量極少,加上缺乏資金使得旅游資源難以開發,礦產資源含量極低沒有開發價值,很難依靠此類產業脫貧。
3 河北省貧困村貧困原因分析
3.1 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
關于國家政策落實情況,首先是政策不配套性問題,以承德市圍場縣楊家灣鄉的邵家店村和小洼村為例,這些貧困村水源不足,在國家打井政策出臺后,基本完成打井工作,但是電力設備不配套,無法正常投入使用。其次是光伏項目實施與土地性質的沖突,國家對土地性質具有嚴格規定,導致要路溝村光伏電站選址遲遲不能確定。最后是扶貧搬遷政策不能及時落實,棋盤山鎮小上村村民對國家政策存在困惑導致搬遷政策不能落實。
3.2 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半截塔鎮要路溝村的生產生活垃圾和污水不能得到合理解決,目前村民自行掩埋垃圾,污水隨便排放,牲畜產生的糞便隨處堆放,生活及養殖垃圾數量大,沒有固定的垃圾處理場所及有效的處理措施,影響村容,造成村民出行不便。
3.3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小洼村的道路還未完全硬化導致村民出行不方便,偏遠農村只有少部分營子距離公路較近,多數營子在地勢較高的山溝,道路硬化成本高、難度大,并且由于營子與營子之間距離較遠,交通極其不便。灣溝門鄉的茶棚村沒有醫療場所,也沒有集市;部分偏遠村莊供電、供水難度大,主要飲用地下水和井水,手機信號不能全覆蓋,相對比較閉塞。
3.4 土地整改難度系數大
耕地大多是坡地,不利于農作物生長且影響產量,若要進行土地平整,工程量巨大,且需要大型機器作業。
3.5 農村養老體系不健全
由于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家中老人無人照顧,有的家庭雖有兒女養老,但是大部分不和父母一起住。絕大部分家庭的老人,衣食住行依靠國家政策兜底,以此維持基本生活,但貧困老人對國家的補助金使用不合理,對于農村老人來說,缺乏健全的養老體系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
4 總結與展望
在后脫貧攻堅時代,中國農村反貧困形勢進入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并存的新階段,面臨著“兩無人口”數量巨大、兜底脫貧壓力激增、相對貧困問題更加突出、已脫貧人口返貧風險大、農村貧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強烈等新形勢。
總而言之,扶貧工作仍然艱巨且重要,并且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扶貧工作紛繁復雜,我們不能要求工作開展過程沒有半點差錯,但應積極對我國當下扶貧、助貧、脫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政府正在著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并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總目標。
參 考 文 獻
[1]張若望,王蒙蒙.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河北省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可持續性研究[J].河北企業,2019(2):85-86.
[2]韓偉.河北省農村“以地養老”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3]蘭劍,慈勤英.后脫貧攻堅時代農村社會救助反貧困的困境及政策調適[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3).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