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申 孫玉善 王恒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家之間貿易合作頻繁,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優化。“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全新闡述,也是現代經濟持續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入手,客觀地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區域經濟;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003-02
“一帶一路”倡議的興起與經濟、科技的持續性發展創新密切相關,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也代表著國際化經濟、科技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構想的提出,對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產能調整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許多發展契機,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對此,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具有顯著的實際意義。
1 “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
古代絲綢之路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激蕩、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個崇尚和平、開放、包容、互信互利的經營精神,同時這也是當代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元素。在多元化的文化碰撞及交流代表方面,絲綢之路精神并非我國獨享,而是所有參與國的共同財富。“一帶一路”經濟涉及面廣,其中包含全球60%以上的人口及30%以上的經濟,“一帶一路”是我國持續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途徑,也是推動國際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帶一路”構想主要是對所涉及的國家形成供需融合性發展,發揮沿路國家的優勢,將各國資源整合在一個共同發展的國際化平臺,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倡議在平等的文化環境中創建了合作共贏的平臺,從經濟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持續性發展主要以經貿合作為核心,以多國戰略性共同發展為目標。“一帶一路”對于我國的影響非常突出,涉及國防邊境、能源供應、經貿合作等方面,對于我國市場經濟、國家安全等均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我國經濟形勢在全球化層面處于持續發展階段,對于國際化經濟形勢的依賴性隨之提升,在“一帶一路”環境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更多可能。
2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機遇
2.1 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內需
“一帶一路”接壤的國家較多,陸路沿線長度非常長,但是我國西北部地區經貿總量占比并不理想,僅為全國經濟總量的6%,外資引入與對外投資的占比不足。由于長期受交通等因素約束,我國西北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一帶一路”倡議引導下,西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價值將會更加突出,持續性改善交通便利條件顯著,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顯得格外重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投資在4萬億美元以上。與此同時,農產品、能源等產業可以實現快速發展,在良好交通條件刺激下,民間資本注入效率明顯提升。
2.2 產能調整優化
“一帶一路”倡議主要是在古絲綢之路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優化,并更好地落實經濟區域發展,與歐洲、亞太地區等多個經濟圈相結合,多國共同發展。“一帶一路”輻射區域廣泛,涉及大量能源、資源的供應地,資源互補性優勢突出,沿線國家處于不同發展階段,這也為我國農業、紡織業、化工業、能源、交通、通信及金融等多個領域拓寬了發展空間。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下,東部、西部等多個城市均有相應的經濟圈,例如東部以沿海線路完成歐洲大陸的銜接,西部以陸路線路完成非洲等地區的銜接,這些交通模式能有效緩解產能過剩問題,為我國產能調整及戰略優化提供支持。
3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創新策略
3.1 優化地方經濟定位
從我國發展現狀來看,全國各省市都應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制定相應規劃。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方案基本明確,涉及的省份和城市較多,此時城市之間需要明確自身的經濟定位,理性對待地方經濟,有效銜接國家的發展規劃,做好內部提升,在維持特色優勢的同時謀求創新性發展,不能因為融入新的經濟環境而失去自身特色。
3.2 明確區域職能劃分
“一帶一路”倡議下,以往的區域經濟范圍出現相應變化,此時區域經濟不再局限于省市之間的聯合,更多在于國際化元素的引入。從國際形勢來看,工業與農業是歐洲國家的優勢產業,在這方面我國的區域價值并不突出,加上高端制造業水平不足,密集型技術企業數量比較少,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也比較差。對此,我國需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準確調查和分析國際消費市場,并以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薄弱、資源稀少為依據,做好相應的技術供應,同時根據歐洲國家的能源供需特點做好資源輸出,這種合理的區域職能經營模式能夠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同時提高我國在經濟區域方面的重要性。
3.3 優化配套服務建設
服務行業屬于世界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不僅是我國,歐洲國家近些年也非常注重服務業發展。服務業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許多便捷性幫助,同時也是民眾生活、工作的重要產業,屬于三大產業中的調節性動能產業。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往往占有較高比重,當前服務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對而言非洲國家服務行業普遍較落后。與此同時,經濟發達的國家普遍具備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這也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中的重要產業類型。
在金融領域,我國需要構建跨境結算的相關制度體系,保障貿易流通的通暢性。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都必須做好金融服務體系。由中資銀行參與作為基礎策略,提高地區經濟的資金支持,督促國內企業積極“向外走”,拓展金融發展效益。在運輸服務體系方面,交通運輸也是重點服務產業之一,屬于提高我國和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技術水平,同時也是構建區域交通運輸體系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方面,需要持續性強化鐵路、公路及航空等建設優化工作,尤其是在西部交通樞紐區域,需要積極構建現代化的物流倉儲服務體系,在21世紀發揮我國沿海港口的基礎設施優勢,落實稅務方面的模式改革,從而保障海上運輸貿易行為的通暢性。在信息服務方面,需要及時完善沿線部分落后國家地區的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全面的信息通道。當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數字短板”,這為我國軟件信息服務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推動國內經濟資源“向外走”,不能僅僅以資金外出與設備外賣為主,更重要的是提供運營、智能化服務,借助這些服務實現特色型中、高端產品服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內與國際的區域經濟發展關系更加密切,能間接為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機遇與空間,但是不能盲目樂觀,因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需要解決的問題會更多,區域經濟發展也會面臨更多、更難的挑戰,此時需要全面、科學地分析,從內外多層面適應改變,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與區域經濟融合創新提供新動力。
參 考 文 獻
[1]劉紅.“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機遇、挑戰與路徑——“一帶一路”產教協同峰會會議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20-23.
[2]張詩鈺,黃建元,申俊龍,等.“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醫藥國際化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與策略優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34(3):172-176.
[3]孫文娟.“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市場機遇與策略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17(5):85-88.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