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平陽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交通建設速度飛快,很多先進的技術都應用在道路橋梁施工中,但裂縫在建成橋梁中仍然存在。鑒于此,文章圍繞橋梁裂縫進行深入探討,對橋梁裂縫成因加以總結,借助某橋梁施工案例,建立Midas/FEA三維模型,對裂縫進行非線性分析和計算,明確橋梁裂縫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裂縫治理和預防措施,希望對相關單位改進自身施工技術有所幫助。
【關鍵詞】橋梁施工;裂縫成因;非線性分析;三維模型
【中圖分類號】U44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143-02
0 引言
橋梁橫跨在河流上,實現兩地連通,裂縫的出現無疑會降低橋梁的承載能力。橋梁施工時是允許裂縫存在的,但必須將其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0.1 mm是最嚴格的允許裂縫寬度,不同環境下裂縫寬度允許值存在差異,若橋梁結構處于干燥、無侵蝕的正常環境,裂縫允許寬度最大值為0.4 mm。本文重點研究橋臺裂縫成因,樁基、承臺等共同構成橋臺,若出現裂縫可采用補強、結構加固等方式治理。
1 常見裂縫成因
(1)收縮導致裂縫。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后期凝固時混凝土會出現收縮現象,從而導致橋梁出現收縮裂縫。此類裂縫形狀細而密,梁、板長邊是收縮裂縫主要分布的位置,若澆筑面積較大,混凝土澆筑時極易在腰部出現裂縫,底部通常不會出現裂縫。若澆筑塊中泥沙含量超標,也會導致收縮裂縫。
(2)溫度變化導致裂縫。橋梁結構有自我變形約束能力,但外部溫度變化過快,約束能力逐漸減弱,受熱脹冷縮物理變化的影響,內部結構張力不斷變化,若張力超過約束范圍,裂縫隨之產生。溫度過高產生的裂縫為細長狀,溫度過低時裂縫較寬。
(3)荷載過大導致裂縫。橋梁承受的荷載不斷增加,進而產生裂縫。承載能力弱與前期設計不當有關系,如在選定穩定系數、構造強度時未考慮橋梁后期的使用情況,對超重車輛不加限制等,就會導致裂縫。
(4)沉降導致裂縫。受下部巖層影響,基礎穩定性不足,在地下水、巖層運動等影響下,局部基礎出現沉降,橋梁產生裂縫[1]。
2 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況
某橋梁采用混凝土箱梁結構,箱梁跨度為30 m,搭板長度設計為8 m,橋梁寬度為19 m,荷載指標要求達到公路-Ⅰ級。橋臺采用“一”字式結構,其結構如圖1所示,橋臺下設置摩擦型撞擊,布置形式為雙排樁。承臺高度設計為1.5 m,平面尺寸為6.3 m×19 m,此外還在相應位置設計防裂鋼筋、箍筋等。
承臺、臺帽不是同時澆筑,兩結構澆筑時間相差40 d,經過一段時間進行現場考察發現,橋臺出現裂縫,其裂縫分布如圖2所示,左1、右1裂縫寬度相等,都為0.4 mm,另外兩裂縫寬度為0.5 mm。選取左1裂縫,對其鉆芯取樣發現,裂縫深度較大,幾乎整個臺身都布有裂縫。以此裂縫為基準點進行擴散排查發現,橋梁其他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裂縫。
2.4 分析計算結果
做橋臺橫向正應力云圖,計算過程中不考慮臺身、承臺的約束能力,其收縮差異導致的正應力較小,為0.08 MPa,應力變化不大。借助Midas/FEA模型進行計算分析,對臺身進行降溫,溫度為-0.31 ℃,然后借助臺身模型作橫向正應力云圖,從受力云圖可以看出樁基是主要影響因素,其受力區域集中在中下部,最大拉應力在標準允許范圍內,此時臺身并未出現裂縫。下降溫度達到-9.5 ℃時,左1、右1裂縫產生,隨著臺身溫度的持續下降,裂縫長度和寬度逐漸增大。裂縫在諸多因素影響下,逐漸向豎向裂縫形式發展。
3 防治措施分析
3.1 調整橋臺結構
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調整橋臺結構,構造鋼筋選擇最佳型號進行配置,樁基相應位置設置假縫,一般在應力集中區域布置假縫,將結構靜置3個月,然后將假縫封閉起來。此外,對樁基局部受力較大處進行結構加固,同時增加防裂鋼筋密度。
3.2 澆筑養護嚴格把關
首先嚴格選擇澆筑材料,水灰比按照標準配比,在減少水泥用量的前提下保證混合物質量。其次采用分層澆筑形式,每層澆筑完成后進行振搗密實,減少澆筑結構中孔隙[4]。最后注意養護,尤其在干燥、寒冷季節,要增加養護澆水次數,避免結構出現干裂現象。
3.3 修補已有裂縫
{1}表面修補。針對表面裂縫形狀,選擇適當修補材料,如水泥砂漿、環氧膠泥等,先將裂縫清理干凈,然后按照裂縫走向將其鑿成一定深度的凹槽,將材料均勻地涂抹在凹槽中,并用支模板完成壓實作業。此方法適用于深度不大的裂縫,若裂縫貫穿整個結構,表面修補法顯然不太適用。{2}內部修補。針對深度較大的裂縫,采取內部修補法,一種是水泥灌漿,利用沖洗、吹風等方式將裂縫中雜物清理干凈,然后調配濃度適中砂漿,利用埋灌漿管將水泥砂漿灌入裂縫,并用棒搗實砂漿。另一種是化學灌漿,采用化學制劑進行灌漿,此方法可操作性強,混合物能與原結構緊密粘連在一起,防止補縫后出現材料脫落現象。
4 結語
橋梁工程工期一般較長,其中每道工序都有可能產生結構裂縫,因此施工者必須規范施工,不能疏忽施工細節。施工遵照國家技術標準進行,合理設計橋梁各部分結構,盡量將外部載荷分散,提升橋梁承載力,進而減少裂縫產生。目前,裂縫防治技術已漸趨成熟,橋梁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參 考 文 獻
[1]范金泉.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1):1768.
[2]劉陶效.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29):5-6.
[3]薛興偉,周俊龍,華旭東.橋臺裂縫成因的非線性分析及防治對策[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9(1):82-87.
[4]崔光維.大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箱梁裂縫原因與防治對策[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8(4):118-119,131.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