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是一門基礎性學科。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小學是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認知度。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品德與社會課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生活性,教師要達到教學目標,需要積極地進行引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將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探討和分析。
二、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同時,要使學生體驗到生活當中實際的案例與課程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世界觀。小學實際上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社會,并且認識社會的初始階段,在新課標的改革和推進當中。教師也清楚地了解到,良好的道德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生活過程當中。所以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案例來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學習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并且對社會有著基礎的認知,加強學生對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更加了解和適應。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生活化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和學習,由于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重要性。所以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教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教師要抓住學生的人格塑造期,使學生的品德與社會認知都能達到綜合性的提升,從而加強學生的實踐性、經驗性兩個特點,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之下,提升學習成績,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提升自我,了解到自我的不足,并且進行改善和提升,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適應力。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案例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在社會當中的具體體現和重要性,加強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實踐程度,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實現現代課程的目標。
三、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制約因素
品德與社會學科作為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陷。
第一,教學生活化的案例和方法過于片面,無法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效果,在我國現階段的教學現狀當中,教學生活化實質上就是對于理論的解答,現實化和情景化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要有直觀的認知和了解,教師在上課的過程當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進行實踐和嘗試,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無法加深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認知,從而無法真正地掌握品德與社會的學習技巧。教師對課文知識點的過于解讀,利用單一的轉化方式來使情景現實轉化,造成了教學生活化的單一性,從而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當中無法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感受到過多的壓力,從而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學習無法提起興趣,甚至可能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品德與社會課程是根據新課改和現階段教學需求所設定的,但是教師在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沒有利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來作為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比較茫然,所以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四、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對策
(一) 重視實踐教學,進行深化改革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學習的過程當中,應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地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利用生活作為基礎,讓學生體會到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性。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體驗,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其中,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通過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 開展探究活動,給予學生啟發
教師在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還要把積極的學習環境拓展到課外活動當中,例如:開展道德大講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利用課外教學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發展,在生活化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鞏固學生對品德與社會的掌握程度,鼓勵學生通過實踐來加強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 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靈活地運用教學素材來幫助同學們進行學習。還要積極地拓展課外知識,使同學增強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當中,還要積極地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識和案例,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教學內容更加多面性多樣性,教師通過合理擴大教學內容來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品德與社會課當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推動和要求下,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教師通過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學使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并且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姜志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辨析[J].考試周刊,2017(75):180-181.
[2]杜肆貳.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6(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