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甜甜
摘 要:在大學的教學中,英語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而且,其所具有的教學質量,也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綜合水平。因此,在實際情況中,這一課程也深受各大高校的重視。在當代社會中,為了能夠充分地響應國家對教育事業改革的號召,各大高校也開始加大力度推進教學改革,以此來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高校更是為此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本文就針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需求分析 大學英語 多元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當今社會,如何才能夠設置最合理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眾多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對于高校來說,就需要培養出多元化的人才,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方面,開展高質量的、多元化的教學,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教學方面,高校也應該從需求分析的角度來開展。
一、關于需求分析的相關內容
1.概述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因此,在人才教育方面,高校也應該緊跟著社會的腳步,去契合社會的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觀需求以及就業的客觀需求,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提前做好個性化的調查,然后再根據具體的調查結果來了解學生需要學習什么、他們又該怎樣學習。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比方說課程的規劃設計、教學內容的確定等等方面,教師都應該定義需求分析。這里的“需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目標需求,二是學習需求。[1]其中,這里的目標需求,就是指在一門課程完成之后,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這里的目標一般是以學生的語言應用實際為基礎的,其不僅是一種社會化的需求,還是客觀性的需求。
2.需求調查分析
此次調查中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對某所高校畢業生進行了需求調查分析,此次調查分析主要是針對于學生的學習主觀需求。其中,問卷的內容包括學生自己的基本信息、學習英語的態度和動機、自己的英語水平、目前的工作情況等等。根據調查的結果可以得知,在現代社會中,畢業生除了要具備足夠的英語基礎知識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能。[2]而且,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得知,在當前社會中,用人單位也希望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將聽、說能力的培養放在重點位置,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從而使得他們的英語水平能夠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
二、關于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
1.所設置的教學目標比較單一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很多高校都開展了英語教學,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沒有對這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視,往往將精力放在了專業課程上,而忽視了英語教學。[3]在實際的教學情況中,英語教師通常也會將考證、考級、期末不掛科等情況作為教學目標,沒有考慮到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的英語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從而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
2.有關課程的設置還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所提供的英語教材內容幾乎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而在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教師也主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來開展“服務考試、考證”為目的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學也就缺乏職業性的特征,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水平,也無法為他們日后進入到實際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關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設置
1.課程設計理念
根據教育委員會出臺的有關英語的標準來看,在大學階段,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知識的應用能力,以此來為學生未來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就業競爭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適應這一要求,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就應該分成兩個板塊,其一是“基礎英語”,其二是“職業英語”。也就是說,在英語基礎知識學習完畢之后,還應該根據學校的特點或者是學生自身的需求來開展一些具有職業性的英語課程,比方說商務英語交際、實用英語口語等等,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到更多的英語實用技能。
2.針對教學內容的安排
在需求分析下,要想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那么實際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分成兩個方面,其一是基礎英語,其二是職業英語。其中,在基礎英語方面,應該側重于對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教學,以此來為學生后續的綜合能力發展提前打下基礎。等到了職業英語階段的時候,便需要根據學生以后的工作意向、社會上的崗位需求等來選擇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內容進行教學。另外,在教學組織安排方面,也應該設置充足的學時,一般來說,可以設置為180個學時,然后再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來分配基礎課程和職業英語這兩個階段的學時。另外,這180個學時還可以分為4個學程,其中第一、二個學程為基礎課程,可以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層教學,而第三個學程則以選修課的形式來開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個人需求來學習。至于第四個學程,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未來工作意向、興趣等來進行選擇學習,從而在最大的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
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要想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那么教師也需要積極地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只有確保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才能夠契合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標準,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比方說,在基礎知識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采用講解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來進行。而在職業英語教學方面,則可以合理地采用“任務探究”的方式來開展,讓他們可以通過任務探究來強化自身的英語能力。[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代社會中,大學英語的教學,必須契合社會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高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充分地滿足崗位的需求。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需求分析”理念也由此出現。在這一理念下,高校需要積極地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進軍.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318-319.
[2]梁玉龍.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ESP課程體系構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0):190-191.
[3]王婷.需求分析視角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海外英語,2018(06):91-92.
[4]楊弈.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