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良好的班風,能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并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確定奮斗目標,達成共同認識;嚴格執行班級《公約》,反復強化實踐;樹立學習榜樣,促進班風轉化;教師以身示范,重在熏陶感染。做好以上幾個方面,將有助于使班級管理達到優化,促進師生共同進步。達到班級共同奮斗目標,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堅持 以人文本 奮斗目標 嚴格執行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班風又可稱作班級氣氛,它是指班級所有成員進行較長時間的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種共同心理傾向。班風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并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樹立良好的班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得到的,而是要班主任經過較長時間的教育與培養才能形成。為此,我做了以下幾項嘗試:
一、確定奮斗目標,達成共同認識
良好的班風不是盲目、自發地形成的,它既來自我們班主任的培養、教育,又來自學生自身的建設,必須通過班主任的引導,班級成員的共同努力方能形成。目標是行為的先導,有明確的目標,才有有效的行動。我在接受本班后,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以討論為主的形式,確立班風的構成要素(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積極樂觀、勤學好問、遵紀守法),然后,圍繞這些要素,發動學生進行分析對比,這些要素應有怎樣的內涵,達成這些要素應有怎樣的行動,本人和班級中優秀同學還有怎樣的差距,怎樣縮小和彌補這些差距等等。形成目標,達成共識,就為班風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嚴格執行《公約》,反復強化踐行
良好的班風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大量的積累,才能逐漸發生質的變化。開學初,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本班實際,在此基礎上討論并制定了《八年級(六)班班級公約》。眾所周知,制定一個規章制度并不難,難的是制度的順利貫徹實施。為此,我又結合實際情況,設立了值日班長。值日班長,按學號輪流,每個人都要當,輪到誰,便從早到晚,對班級工作負責。在制度實施中,我又經常檢查,及時總結,進行評比。半學期來,我班已形成了團結進取、勤奮守紀的良好班風。只有從嚴治班,反復抓,抓反復,良好的班風才能逐漸樹立,并得到鞏固。
三、樹立學習榜樣,促進班風轉化
在良好的班風未形成之前,不規范的言行是會經常發生的。對此,我采取積極、主動、適當的方法及時糾正不良風氣,決不姑息遷就。對個別后進生,我發動全體成員針對其特點給予有效的教育,把他們的不規范言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我班的高麗華(花名)同學,她每天一早到校,就整理衛生角,天天堅持,從不間斷。衛生角里,掃帚總是放得整整齊齊,抹布總是疊得方方正正;朱有龍(化名)同學,利用閑暇之余,帶領值日組的成員,環視、檢查區域衛生,做好保潔工作;龍軒斌(化名)同學,主動擦掉黑板作為自己的義務……我把他們作為崗位服務的典型進行表揚,授予其“崗位服務標兵”的光榮稱號,并登記在好人好事冊上。張會俊(化名)、張才源(化名)同學每天書包一放就擦花盆、擦玻璃;趙小娜(化名)、郭小燕(化名)每天放學后清洗黑板槽、整理衛生工具……全班同學形成自覺。
進行崗位服務的風氣。走進我們教室,窗明幾凈,桌凳整齊,心情格外舒暢。這樣,使正確的言行由點到面,由少數同學擴大到全體成員,從而促進班風的形成。
四、教師以身師范,重在熏陶感染
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樣的班級,就會樹立什么樣的班風。班主任的言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以致直接影響班風的形成。因此,我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師要像教師的樣子,率先垂范;學生要像學生的樣子,力爭上游。隨時留意與學生交流反饋,樹立自己的師表形象。要求學生按時到校,老師首先做到不遲到;要求學生保質保量完成作業,老師要做到板書合理細心;要求學生有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例如:有一次,隆冬時節天下大雪,一位家住牧區的住校生得了“急性闌尾炎”,該孩子送進醫院后需緊急手術。因交通不便家長不能按時到來,我便匯報政教辦后,動員班級同學捐款。首先我帶頭捐了兩百元,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兩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很快湊夠了醫藥費,沒有耽誤孩子的治療時機。我們的行為感動了家長,孩子的爸爸親切地稱呼我們班級是“學生的家”,稱呼我為“老師媽媽”。由此我感悟到:人文關愛,用心做事,會為班級管理插上騰飛的翅膀。
五、《公約》成文,形成長效機制
做班級管理的有心人,將素日里制定的紀律、規則搜集起來,上交班委會討論,形成《班級公約》,并將此《公約》布置上墻,要求師生人人遵守。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集體習慣,一種優良傳統,一種孩子們的自覺行動。作為長效機制,班級管理永遠在路上。
當然,以上只是我們在實踐中摸索的經驗和總結,班級管理制度在現實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還有待實踐檢驗。但不管怎么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學的管理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總之,做好以上幾個方面,將有助于使班級管理達到優化,促進師生共同進步。達到班級共同奮斗目標,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