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潤琪
摘要:交際功能作為語言的最基本功能,不僅包括語言知識的學習,還包括實際的表達能力。交際理論認為,在更明確的社會背景和情境中,第二語言的學習必須強調語言與交際之間的依賴關系,通過實際的語言表達來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關鍵詞:交際法 英語教學 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235-02
一、交際理論
語言教學是一項旨在促進學習者語言學習的活動。為了促進對語言的了解,可以將其簡單概括為:表達,認知以及對所處社會文化的直觀把握。而出于更為實際的目的,人們通常認為語言的學習應該通過不斷實踐而非系統學習來掌握。
交際理論將第二外語呈現在一個更明確的社會背景和情境中。專家們一直將“聽、說”放在語言學習的首要地位,并更加強調“言論的首要地位”和技能實踐的機會。事實上,這的確足以使語言教學更加接近現實,并使其與母語更具有潛在的關聯。
H.Hymes——交際理論的創始人認為:“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人們的交際能力不僅應該具有語言知識,還應該具備使用語言的能力。根據交際法理論,語言學習必須通過語言交際的過程來強調語言與交際的共存。Little-wood提出交際語言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交際方法不僅關注語言結構,還關注語言功能。他倡導語言學習應該從功能到形式,從理念到表達。
母語使用者的語言能力使他們能夠以多種方式充當發言者和聽眾。他們對語言的恰當使用和對語言的直觀掌握是在各種交互過程中進行的,并與其社會語境有直接關系。Hymes曾多次提到,語言是一種能力,“何時發言,何時不發言,以及與誰,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談論什么”。
二、交際理論和語言教學
H.Hymes提出社交交際功能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交際能力不僅應包括語言知識,還應包括實際表現。在交際理論中,語言學習必須通過實際語言表現來強調語言與交際之間的依賴關系。注重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是交際教學的主要特征。他將語言的教學和應用過程分為兩個特殊目標:(1)幫助學生從接受性學習發展到生產性學習:(2)使學生逐步掌握英語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他指出語言教學必須注重學生的語言輸入,包括學習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語言輸入和教學模仿的實用性。
交際能力意味著語言能力,但其主要焦點是對社會文化和意義的直觀控制。交際能力進一步表明語言教學反映了社會、人際和文化方面。語言交流不應該僅是短語的記憶以及結構的實踐。學習者的感知、動機和感受也應當被考慮在心理學所允許的范圍之中,其側重點也應從社會文化語境中的語言形式脫離出來,向交流形式轉變。
現代語言學和教學理論的發展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知識轉移與溝通技能發展之間的關系。現代語言學加強了語用和功能研究。語用學強調語境,包括語境和實際情境。功能語言學重視語言和社會功能的重要性。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加強了對學習者心理需求和動機的研究,增強了交際能力的培養。傳統語言教學理論首先提出形式、知識和傳授,雖然學生學到了很多語言知識,但卻導致他們缺乏實際的語言技能。學生們大多數存在“聾啞英語”現象,口頭和書面表現并不理想。交際理論認為教學內容應主要關注語言功能,倡導交際過程。教師應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應加強對語法、翻譯和句型的研究。
交際方法將教學過程視為交際過程。基本教學原則可歸納為以下三點。首先,語言是信息和交際工具的載體。語言教學應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有意義和有意義的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交流能力。其次,教學流利程度的要求應大于準確性要求。第三,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以上三點是將交際教學方法與其他傳統教學方法區分開來的基本特征,也是交際理論的出發點。就英語教學模式而言,英語教學不僅要講述語言結構和詞義和語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知道說什么,知道怎么說,他們是否自然而恰當地表達從而與他人實現良好交流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交際教學法的教學實踐
大多數學生專注于語法和閱讀,而忽視聽力和口語訓練。教師應該加強發音、聽力和語句模仿的練習。為了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實用的交際情境或主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由地談論。例如,詢問方向,談論音樂,觀光以及如何制訂旅行計劃,如何使用電腦等。
對于每種情況,教師都應為學生提供各種日常生活中的表達方式供學生練習。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張嘴,并嘗試流利地練習簡單的對話。教師不需要立即糾正學生的錯誤,即使他們有一些錯誤的語句搭配,也不要打斷他們的想法和信心。學生也可以在課前分組,在對話過程中詢問和回答,都可以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
那么,我們如何提高英語教學中的語言溝通能力?
(1)加強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他們在聽、說、讀、寫和翻譯方面的整體技能。
加強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成功的第一步。一旦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師可以進行聽、說、讀、寫和翻譯的全面培訓。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這五項基本技能是提升交際能力的重要基礎。教師應有意識地、有目的地觀察和協調各種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個性,挖掘潛能。在外語習得理論中尊重學習者自主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為培養語言溝通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以教學為中心,加強語言實踐。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最好是動態和開放的,教學活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提問,談話,討論等,以便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是主體。除了在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方面的全面發展,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語言理論的必要知識,我們必須“了解它”并“知道它為什么”。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大膽地練習語言。例如,創建適當的場景,讓學生結合文本研究,并進行議論、描述和功能表達。
(3)開展各種英語活動。例如,英語廣播,英語報紙,英語講師,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游戲,英語周等,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和練習環境。
(4)語言表達與綜合能力一起發展。許多學生傳達了一些跨文化的交際知識、西方習俗以及中英語務學原理的差異,這對學生學習英語非常有用。
一般來說,交際理論有助于英語教學的進行。如果語言教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并把嚴格教授語言知識作為教學目標,那么它將教授出“死讀書”的學生。因此,有必要更新課堂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備,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流利準確的英語溝通能力。
四、結語
交際理論是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的靈魂。交際法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和交際能力,掌握交際能力是英語培訓的目的。交際能力的核心是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場合使用英語有效、適當地與不同人進行交流。英語交際能力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綜合的英語教學實踐過程,即聽、說、不同類別的閱讀、寫作和翻譯語音活動以及將語言和書面語言與不同語言形式相結合的過程。高校外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綜合能力為基礎,聽、說、讀、寫、翻譯五項基本技能全面發展。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但語言能力不等于交際能力。在實際使用英語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傳達知識、思想、經驗、信息、態度或感受。最后,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和實踐溝通能力,只有抓住培養和提高溝通技巧的關鍵環節,才是真正抓住了英語教學的根本。
參考文獻:
[1]程同春.交際法理論與實踐[J].外語研究,2004(3).
[2]胡壯麟,劉潤清等.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3]張鑫友.語言學教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