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盛達 劉泉江 宋豪
摘 要:環境問題已經被社會重點關注,成為熱點,保護環境,進行環境教育是必然趨向。自然環境與人們生存關系密切,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環境教育資源,可以把環境教育融入生活中,要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優選學習方式,合理優化組合運用學習方法,把所學的環境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保護環境意識。環境教育的滲透,有利于提高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因而,要不斷努力探索環境教育的有效策略,加強環境意識,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量。
關鍵詞:環境教育 融入 生活
當前,環境問題成為熱點,國家越來越重視,把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納入工作日程。環境教育融入生活有著優越的條件,生活中的諸多方面與環境有著關聯。把環境教育融入生活中能夠有效提高人們對環保的認識,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經過學習與思考,結合生活經驗,探討環境教育融入生活的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認識環境教育的內涵
目前,“環境問題”已被大家重點關注,環境教育滲透進生活中。“環境教育”可以概括為:環境教育是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教育人在與自然相處中學會保護自然,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環境教育的宗旨是使人們曉得有關環境的常識,關注生活中生存環境的狀況,增強環保意識,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生存環境的質量。
二、環境教育與生活融合的優勢
社會生活中蘊含著諸多的環境因素。如人們生存的環境、資源、農業、工業、人口等方面都有環境的因素,人類生存的環境與生活關系,為環境教育提供便利的條件。
三、環境教育融入生活的意義
1.環境教育融入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當前,注重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環境的認識,引導人們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保護環境,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運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與工作環境。這要求人們要準確地把握環境相關常識,認識到環境對人們生存的影響,對人類發展的影響,要合理應用有限的環境資源,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等。要使人類健康發展,環境教育不可少,環境教育可以使人們正確看待環境,保護環境,環境教育與生活的整合是必然趨勢。
2.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
環境問題有目的融入生活中,可以使人們的生活更舒適。有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環境教育能夠使人們獲得環境相關常識,促使人們正確對待環境問題,促使人們形成看待環境的正確觀,使大家養成良好的愛護環境好習慣。環境問題是生活中熱點,環境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可以引導人們對有關環境的知識學習遷移到生活實踐中,提高生活的質量。
3.有助于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環境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可以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有助于加深人們對環境諸多因素的了解,使大家深入探索環境問題,探討其形成原因。有助于使人們曉得保護環境的方法,提高保護環境的激情,指導自身的環保行動。
三、環境教育融入生活的有效策略
環境問題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生活中要高度重視環境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從生活中感悟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提高對環境的認識,形成良好的愛護環境理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1.進行主題性環境教育
要以環境課程為軸,深度廣泛挖掘與環境相關聯的知識點。要指導人們積極參與學習。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課程的有關的環境問題,形象化的展示給大家,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可通過實驗方法在學習中滲透環境常識,如對水土污染等問題進行實驗,在獲取環境知識的同時,深入思索環境污染的危害,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自然資源。
2.利用環境素材深挖環保內容
要結合生活狀況與實際,利用好環境素材,深入挖掘潛在的環保因素。可以結合某些環境方面的知識進行拓展,實施環境教育。學習有關不同地區由于時空限制出現人口密度過大,面臨資源浪費嚴重、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可以啟發人們探究相關對策,教育人們關注環境問題,激起熱愛自然,愛護賴以生活的自然環境。把生活中身邊的有關環保的素材應用到學習中,可以結合環境熱點問題,探索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從中學習環保常識。
3.將環境教育融入旅行中
在旅行中,把環境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當看到某些地形地貌,各種污染時,要深度思考,學習相關知識,探究原因與保護環境對策。例如針對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后果、防治對策等進行探究,思考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提高環保意識。
4.多元化滲透環境教育
很多環境問題,可以借助媒介知曉,可以通過實驗演示、實地觀察等方法,使對環境的認識由感性升華到理性。如沙塵暴等,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引發人們的思索。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等節目,可以引導人們思考“如何開發與保護自然資源”,要注意環境與人類的平衡,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當前水污染問題,學習有關污水治理的一些相關知識,懂得成因、治理方法等,應用到生活中。了解人口對環境的影響,資源與經濟發展對人口的影響,探究思考如何提高生活質量,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使環境意識提升到新高度。
四、結語
總之,環境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高環境意識,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崔建霞.環境教育:由來、內容與目的[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2] 陳越. ?我國環境治理決策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 燕山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邢盛達,河南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通信1504;
劉泉江,河南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通信1505;
宋豪,河南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通信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