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 ?高中? ?教學方式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創造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大量知識點,更要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難度。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對高中化學教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增強了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本文中主要圍繞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教學方式改進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將多媒體引入高中化學教學,能使教學流程得到優化,使教學方式方法更加靈活,能使傳統教學中的許多難題得到破解,增強實驗的可見度,使教學手段得到創新,最大化提升教學效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價值集中體現在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古以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果學生能對化學知識產生深深的喜愛之情,就能以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當中,能自覺而主動地從課堂中汲取營養。作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學,要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精湛的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輕松、愉快的課堂當中,打破課堂的沉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創設求知的教學情境,烘托課堂氛圍,運用圖像、視頻等方式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變得生動、直觀,引發學生的思索,讓他們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好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學習主動性得以增強,一些難點的突破也變得比較容易。
(二)可促進化學教學手段的進一步優化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揭示事物微觀變化規律的學科,知識點多而零碎,對于高中生來說,很難構建起系統戰線,無法理解復雜的微觀世界。多年以來,幾乎所有化學教師都會將多數時間與精力用于教學難點上,但仍有許多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會在化學課堂上產生疲勞感、厭倦感。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可以把各種復雜、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把許多用語言無法描述的內容給學生進行演示,強化了視覺效果,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到微觀世界的變化,能在最短時間內消化吸收知識,也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了課堂容量。
(三)為教師開展個性化指導創造有利條件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板書、例題等占用了大部分課堂時間,要想把這些零星化的知識點構建成龐大的知識網絡,存在著較大難度,也向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計算機具有運行速度快、存儲量大的特點,將板書、例題等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節省課堂時間,在單位時間內講授更多知識,與學生一起分析更多例題。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板書,不僅書寫規范、工整,還能將重點、難點內容變得更加醒目,達到提醒學生注意的目的。
(四)可以促進高中化學實驗的進一步優化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了實驗教學,化學學習會變得索然無味,毫無生機與活力。實驗也是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必由之路,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許多實驗的開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只能進行演示實驗,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就可以使實驗教學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為學生掌握系統而全面的知識做好準備。如,用課件展示有毒實驗、昂貴實驗,以可操作的動畫來呈現實驗儀器、藥品等,學生只需打擊鼠標,按正確流程操作,就可以了解實驗現象。多媒體信息技術對高校化學實驗教學優化層面的價值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刺激感官,激發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各種復雜的化學知識以圖像、視頻等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將學生的目光牢牢地聚攏到大屏幕上,幫他們降低理解難度。
二是,增加信息量,擴大課堂容量。多媒體之所以能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得到應用,因為能創設逼真的情境、動靜結合的圖像,將更多信息量傳遞給學生。也可以將一段難以理解文字以畫面的形式加以描述,易于理解,拓寬了信息傳遞的廣度。
三是,化抽象為形象,提升理解效果。化學中最難以理解的部分,就是處于運動狀態的微觀世界,借助多媒體的模擬功能,可以使靜止的內容動起來,讓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而具體,模擬各種化學反應與現象,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
多媒體的應用,使得高中化學教學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來說,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能使傳統教學方式發生徹底的改變,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等方面,意義極其深遠。具體如下: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開展理論課程教學
多媒體雖然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講解化學課程知識以及化學實驗步驟及注意問題等內容時,往往要反復講解,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未必能聽得明白,實驗進展得并不順暢,學生處于手忙腳亂的狀態。多媒體的應用,能使困擾化學教師的這一難題得到解決。如,進行堿金屬及化合物課程中,通過自制多媒體課件,能呈現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也能以醒目的動畫或文字畫強調實驗中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也能以動畫的形式描述實驗流程,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點,也為后續實驗的開展提供理論基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來模擬各種場景,將復雜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實驗可見度,為學生搭設理解的梯子。同時,也能將轉瞬即逝的實驗現象定格于大屏幕中,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理解。
(二)充分借助互聯網資源,促進化學實驗課程教學
當前,互聯網的迅速崛起,使學習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許多網絡平臺中都蘊含著大量優秀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種類繁多、便于檢索、使用方便。在化學教學活動中,為了使自己的課堂更加完善,就需要得到各種資源的支撐,而這些資源零星地散布于網絡當中,能否高效地利用這些網絡資源,成為化學教師必備的技能。如,進行濃硫酸性質檢驗實驗時,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先要搜集到與這一實驗相關的教學資源,將其加工成教學課件。在實驗正式開始之前,通過課件使學生了解檢驗濃硫酸性質可以用到哪些方法,為實驗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與此同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一些網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網站,了解到許多有趣的化學知識,嘗試做各種妙趣橫生的小實驗,使他們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高中化學教材中,所有實驗的講解都停留在平面化的狀態,僅僅借助于圖片與文字,很多學生無法理解實驗中所蘊含的知識點,教材對學生實驗操作起到的指導作用微乎其微。有些教師在學生正式實驗之前,會為學生演示基本步驟、儀器的組裝方法,但為了節省時間,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演示,走馬觀花地看一遍,許多學生無法掌握操作要領。這些缺陷的存在,向所有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動態化演示,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明確實驗流程,了解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也可以針對重點環節進行反復演示,或是局部放大。通過這種動態信息,讓學生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形成化學概念奠定基礎。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也不能袖手旁觀,應該留意每個小組學生的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共性問題,應該重點進行講解。如,學習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現象用Flash動畫進行演示,降低了理解難度,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能量變化規律。
多媒體教學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在各個學段、多個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憑借其獨特的直觀性、形象性、多樣性,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延長了他們的有效注意時間,將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都調整到最佳狀態,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林.高中化學教育過程中的優化策略新探[J].云南化工,2017,(12):127-128.
[2]陳思伊.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65.
[3]李春艷.多媒體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亞太教育,2016,(35):192.
[4]曹陽.對多媒體提升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134-135.
(作者簡介:張梅梅,理學學士(學歷),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中學高二化學教師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改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