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是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近年來,受教育資源、教學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學校園足球教學的發展陷入了困境,諸多因素都在制約著足球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文章對中學校園足球教學中的困境及突破策略進行了淺要的探究。
【關鍵詞】中學校園? 足球教學? 困境? 突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209-02
足球在世界范圍內是一項極為重要的體育項目,足球運動對鍛煉人的體能素質、團結意識、合作精神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中學校園足球教學廣泛的開展,意在通過足球運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因此,需要有效解決中學校園足球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一、中學校園足球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是,對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當前,受教學場地、教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學課程教師都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即使為學生提供自主實踐鍛煉的機會,也缺乏系統、規范的指導,因此導致學生并未真正掌握足球運動的專業技能。這主要是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錯誤,片面的解讀足球教學的意圖,弱化了足球的實踐性,導致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影響學生的興趣,也未充分發揮出足球教學的價值[1]。
二是,教學條件有限。從對當前中學校園足球教學現狀了解到,開展足球教學嚴重缺少場地資源以及師資的支持。很多中學校園并未設置專業的足球場地,而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個教師并不能全面指導所有學生,但體育教師資源的短缺,并不能保障對所有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
三是,課時安排不合理。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足球教學逐步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但與專業文化課程相比,足球教學顯得“微不足道”,而且當前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仍是以保障學生文化課學習質量,提升學生升學率為主。因此,在課時安排上,足球教學課時不僅少,還要時不時為文化課程讓路,導致足球教學未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二、突破中學校園足球教學困境的策略
(一)創新足球教學模式
一方面,應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明確足球教學的教學意圖,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做好足球教學與文化課程的平衡,正確理解足球教學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課程,根據中學生教學指導綱要中的指示至少應保障每周上滿4節體育課,而足球教學至少要保障每周一次。另一方面,對于忽視足球教學實踐性的問題是創新者足球教學模式的重點,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并基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二)增強教學趣味性
中學階段,學生的課業繁重,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而足球又是一項體能強度較大的活動,很多學生上完足球課會感覺身心疲憊,面對這樣的情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要求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根據所要傳遞的專業知識與運動技巧做好精心設計,例如,利用直觀而生動的游戲讓學生鍛煉運動技巧,如傳球技巧教學時,這是足球教學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反復的練習,才能保障傳球的速度與精準性,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接力傳球游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練習中,切實提升學生的運動技巧。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理解足球戰術上的專業知識,并且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與掌握情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2]。
(三)提升教學質量
目前,對于師資力量不足,體育教師“身兼數職”的困境應得到學校與教育部門的重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關鍵的行為主體,對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價值。因此,學校應大力引進專業的足球運動人才負責足球教學,并由教育部門組織體育教師接受正規的培訓,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足球實踐訓練,從而保障教學過程中運動技能的專業性與準確性,向學生傳遞專業的知識;并能夠深入了解足球運動,結合該項運動的特性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中學校園開展足球教學對實現中學生全面發展以及促進我國足球事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面對當前足球教學的困境應得到合理的解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的足球運動潛能得到開發,運動能力得到鍛煉,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世鉍.基于校園足球環境分析中學足球教學方式[J].考試周刊,2018(10):119,121.
[2]付漢武.淺談制約中學足球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因素[J].學周刊,2018(12):157-158.
作者簡介:
梁義龍(1983.6-),男,廣東惠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