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程倩

摘要:高校國防教育近年來愈發受到國家、社會重視,其所需教育資源的分配、管理模式及相關制度也將決定高校國防教育、教學與科研發展的綜合質量水平影響。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管理模式面臨國防教育載體模糊、部門間橫向合作稀缺,教育資源浪費、教學溝通與協調不足,及路徑單一等困境,如何改進現有教學管理模式,使其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多部門、多元路徑發展需求將成為國防教育管理視域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多部門合作;教育管理;國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80
國防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論體系,也是實施高校大學生群體綜合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領域。目前,國防教育已經為學校各領導部門、管理機構與相關理論學科學院所重視,國防教育課程、軍事理論輔導已通過新生軍訓、國防模擬演習與講座等普遍開展,然而在國防教育實施、發展與影響評估的過程中,出現一部分國防教育課程被邊緣化、課程教育投入缺乏等現象;學校各部門間承載學院專業性差、課程針對性較小,學院間合作較少,教學資源被浪費、閑置的情況時有發生;地方高校與軍隊院校間課程教育、理論研究項目少,尚未形成完善體系。該類現象的遏制需要高校各部門間、師生群體形成可校內外合作的完整管理模式與體制,通過改革管理模式,形成適合于高校國防教育體系,強化教育成果。
1現狀:高校國防教育載體、資源配置不平衡,教育部門間溝通合作制度失靈
高校國防教育需要各部門間協調、配置教學資源,通過硬件、軟件綜合性投入,結合教師與學生課堂感受,形成集“培養計劃—研究—授課—社會效應”為一體的教學體系與部門間工作模式,絕大部分高校以國防教育屬性為衡量標準,將軍事管理、國防理論課程歸類為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鮮有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教育、國防理論教學機構進行承擔;除專業性較強的軍事類高校與軍事專業以外,授課教師也普遍缺乏專業性、技術性與戰略性思維較強的軍事、國防理論知識體系,無法真正形成深度課程計劃、理論研究與教學融合,本質上折射出高校各教學部門在日益強調合作行動、協同管理時代依舊溝通、交流與合作不足,教育資源無法受合理體系配置,教育路徑與教學方式仍處于較為單一的狀態,具體表現為:一是高校國防教育部門間橫向合作稀缺、合作需求較少,教學教育載體、機構邊界與功能模糊,導致教育資源產生浪費;二是高校內部各教學部門教學溝通與協調不足,使所涉及教育管理模式失靈;三是管理層、教學群體、師生間互動模式缺乏穩定性構建,教育路徑較為單一。高校國防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高效利用,教育部門與管理部門間溝通較少,合作受限,限制多部門合作與教育路徑發展,需進行管理模式的適應性重構與改進。
2原因解析:現有教學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教學模式與多元路徑發展需求
國防教育運行的關鍵在于國防部門間協調、合作行動的統籌與規劃,而合作教學、多部門協調教育教學體系形成的核心在于教育部門間多部門管理、協調模式的實踐運作、構建與自我改革。教育多元路徑、部門合作教育教學模式相互契合,基于更為專業教學、教育平臺與人力資源的整合應用,是當下我國高校國防教育亟待建設的重點。
2.1國防課程教學載體及其職能較為模糊,課程承載部門缺乏專業性
我國國防教育資源配置以四大資源為主,長期以來受限于較為單一的部門管理體制與松散、閑置式的處理方式,使得國防教育資源無法在實踐關系中將教學、教育事業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并且對人力、精神資源配置傾斜較少,對于財力、物力之間的資源配置傾斜卻過多,并且所整合資源缺少各平行部門間合作、分配體系的支撐與運行,國防課程無法真正依托專一部門進行負責與承載,載體邊界模糊,造成部分資源的浪費現象。在缺乏有效邊界約束與建設體系支撐的現狀下,高校國防課程橫向合作與管理模式尚未規模性形成,教學教育需求以較為被動融合的態勢存在,實質上使各教學部門機構并未就國防課程理論、內容、教學對象與課程計劃進行深度融入,也無法觸及合作模式,形成合作一體化;這與高等教育所需要具備的整體性、計劃性原則相悖,不利于高校國防教育依照教育客觀規律進行穩定發展,相關人力、精神資源與課程計劃配置將因其影響受到阻礙,教師教學水平與專業性因資源配置、載體職能模糊而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深度科研與人員專業化進程也無從談起。
2.2國防教育管理模式局限于單一機構,缺乏多部門聯合管理、多元模式拓展需求
在國防教育發展過程中,我國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為主導,強化國防教育理論、國防軍事理論技術與國防形勢政策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所承擔教學、教育資源的機構集中于學校非軍事專業類學院,類似于藝術部、馬克思主義與理論學院等,其教學者絕大多數并非真正意義上具備國防教育專業素質;而受限于教育、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思路中較為普遍的應試、任務型考核要求,極少有教師、學院愿意同其他部門進行橫向聯合知識與理論交流;而學校管理部門面對每年數千名本科、研究生,多大百門類專業課程安排、協調與組織的繁重任務,基于軍事技術、理論學習與從業為學生就業較小眾內容;學校管理也通常將軍事理論課作為知識普及必修課進行,大部分學生依舊以“大而化之”的方式參與課堂教學,鮮有小組討論、課堂互動、真人體驗等,大部分軍事實踐也通過新生軍訓進行,缺乏專業性、深度研究;合作教學機構與體系需要消耗更多教學資源、人員,投入也是較大量開支,使得諸多學校管理部門并未采用多部門聯合管理、多元模式校內外拓展方式,沿襲著多年以來的集體、科普性教學模式。
2.3教育管理方法已經無法同當今教育觀念變革下所需求模式契合
國防教育的重要地位近年來得到國家、政府強化,在具體的法律制定、運行與國防教育政策保障、責任與歸屬基礎上卻鮮有跟進,有關國防教育教學的法律條文較為粗糙,并未對國防教育管理模式、規章制度與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說明;依照法律條文所構建的高校國防教育管理模式,除存在資源松散、缺乏整合、橫向合作的問題以外,對于管理的多部門、多中心思路也并未建成,針對不同專業群體、受教育人員、管理人員的教學方法、管理模式設計也僅僅在局部的實驗課程中鮮有實施,國防教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僅有學校領導部門、載體學院進行運行,缺乏突破校內外、教學場地、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專業技術的全域化體系形成;缺乏多元管理體系,多部門合作模式的管理體系必然出現教學模式、方式與思路單一,拘泥于課本知識、技術體系,限制了對立體性、時政性、變個性軍事國防教育發展與教育需求的產生,從而逐步削弱并失去對多元化國防教育路徑拓展、教學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及在該體系中各部門間準確的角色、職能定位,加速了教學載體與運行整體的模糊性,導致單一的教學管理模式與當代教學管理模式契合度漸行漸遠,教學思維日益偏離現代化教育管理模式的結構與設計。
2.4教育管理多元路徑未形成規模效應,缺乏成熟的可行性結構與載體運行
國防教育課程與計劃設計在當前絕大部分情況依舊以非專業化、非軍事課程計劃機構承載與擔責,教育管理的多元路徑處于尚在構建階段,缺乏規模性、專業性軍事部門、服務與人員支援、支持,多元路徑、校內外合作缺少可操作性較強制度與體系維持,不利于軍地教學教育合作開展。教育管理路徑與管理部門、體系發展過程,是以國防教學研究、國防科學以及國防科目為主所進行的軍地合作、校際聯合的管理發展模式,對學校管理、教務部門的協調、合作與各角色協調體系的準確定位提出了較高要求,包含了充足的設備、場地、人力資源,管理思維方式受限于單向的“教務機構—學院—班級”管理模式轉換為軍地一體、內外一體聯合教學、保障與管理模式。當下,絕大部分高校受制于以應試為主的“大而化之”式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學資源、教育設備、教學信息、教育庫、網絡信息等均集中于學校承載軍事課程的載體學院,待上課學生群體與所承擔學術教師也集中于本校,對軍事前沿、軍事發展戰略、軍事核心動態關注度普遍較少,對專業軍事裝備、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與軍事國防管理體制接觸也不夠全面;除專業性需求的軍事知識以外,普遍教與學管理體系針對軍事國防課程與內容的載體運行較為缺乏,也無法真正意義上承載教育管理的所有資源,無法同時構筑多路徑模式以針對性、專業性滿足當下國防教育思維、模式的關鍵性標準要求,多元化部門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到可供大規模借鑒與推廣狀態。
3管理合作模式改進策略
國防教育管理通過緊扣核心部門管理、領導部門權利分工與均衡分配,實現各教學部門間橫向教育教學合作與教育資源流動,組建校內外軍事教育軍地一體聯合培養機構,完成人力資源、科研資源與核心教育設備的共享,形成以“教務部門—校管理部門—學院”聯合管理、培養與教育的國防教育管理模式。
3.1協調教學機構,清晰劃分各教學合作部門職責
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管理模式以行政主導型資源、教學管理模式為主,缺乏對于教學機構、教學角色與職能的區分,使行政力量與教學力量存在過度集中,籠統粗糙的問題,缺乏對教學大綱、教學課程、教學模式和對各教學群體、教職工特點等的契合性考慮與決策,領導部門的行政統籌可通過增強協調路徑、強化協調機制,構建起管理部門、教務部門、載體學院間的信息、意志與資源流通,完善協調整體性機制,強化協商管理方式,使專職教師與行政員工,教學機構與行政部門進行較為清晰區分,便于強調教學、行政間聯系,避免職能過度混淆;同時,在領導層權力組織并協調各部門間教學合作動機與管理模式時,增加管理建言小組,專門以觀察各研究小組、研究機構與教學部門運行過程為主導,搜集各教學部門合作意見,并進行公開協調協商,盡力滿足教學大綱制定、計劃完善與受教育群體的綜合訴求,盡力依照教學規律、教育理論以及師生間教學研究關系為主導進行綜合性教育教學,使教學在打開合作局面的基礎上,依照多部門管理模式強化每個教育群體具體教學需求與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再次進行教學管理與資源分配時對教育機構進行績效評估;多部門協調與領導機構的指導還有助于在協調氛圍與較平衡權利基礎上,形成深度國防軍事理論研究與發展熱情,為國防科研機構發展與軍事人員發展提供教育路徑便利。
3.2拓展合作渠道、教學模式,增進多部門合作教學需求與資源
國防教育教學若通過以領導部門為核心的協商式、多部門式管理與共謀構建合作渠道、教學模式,則可在拓展合作教學模式與渠道中,依據各部門特征、教學計劃、大綱以及教學科研領域共性,增強各部門教學需求,針對性、專業性提供教學資源與信息,將教學設備、綱領、研究設計與資源分工進行進一步精細化,賦予各教學機構、部門具體選擇與自主權,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形成理論,并將資源進行共享,有利于多部門間配合教學,促進教學方法多元化與創新。國防教育的承載學院與具體管理機構,將成為該類教學路徑構建、發展與增進主體,如圖1所示。
如圖所示,教育教學所承擔學院,將成為教學系統、教學管理模式的主導與中心,教務管理部門將適度與上課學院、開課機構平衡管理權力,將資源進行松而不散地進行配置,避免權限過于集中影響教師、學生開展深度學科研究,并通過置頂系列橫向合作法規,結合高等教育理論與教學規律,激發各教學單位、教學小組以及教師國防意識與教育積極性,從觀念中轉換為學生學習國防教育的激情與動力;部門間將更加合作,學生將在教學教育過程中形成有效、集中的理性教學訴求與建議,對發展多部門管理、形成多元方式教育提供學生視角的寶貴意見。教師、教務部門與管理機構完善各部門角色與職能認定,形成合作習慣;部門間既可通過橫向合作,獲取教學設備、綱領、人員等資源,又可通過縱向協作,重新定位師生與部門間關系,強化合作一體化與資源與路徑延伸。
3.3增進師生溝通協調,強化學生管理參與程度
國防教育新體系構建、運行,需要開課、載體學院與受教育群體,諸如學生等進行整體性有機管理與互動,在新體系逐步建成過程中將逐步通過多路徑、多方法、多舉措多管齊下,構建橫向、縱向資源、信息流動,形成以師生合作、學生為導向的國防教育多路徑、多模式建設管理方式;學院以合作單位、合作部門為集群,結合學生建議組織與團體,對學生群體最關心的、最需求的教學模式、國防教學內容與時政熱點進行專業性、針對性籌備;在重要課堂中,邀請專業軍事教員開展軍事內容講座,組織學生為主導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教師同學生可借助教學與課堂機遇,對課堂教學理論、國防軍事提綱進行修改,突出學生興趣導向與個人特質,激發學生軍事科研與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軍事理論與學習管理主人翁意識,有助于教學部門、機構從學生視角、維度反思教學得失。在師生通過教育平臺、機構協調中,學生的教育訴求將通過新教育管理體系與多元管理模式,加入到教育與教學資源的多重循環中,調動學生研究主動性同時,也調動學院、教學機構硬件、軟件發展與革新,使自身發展過程從多部門、多視角的契合與對應中尋找到最佳的管理與解決方案。在強化學生新教學模式參與過程中,需要明確學生的職能、能力與意志范圍,在高度綜合、細分基礎上,處理好國防高等教育學與關聯學科間聯系,將學生意見真正納入到教學模式的決策體制中來,避免單一路徑局限。
參考文獻
[1]葉朝忠.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資源配置研究[J].國防教育,2012,(9):57-58.
[2]周艷玲.論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26-129.
[3]馮小寧.構建促進人才培養的高校國防教育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0,(9):59-62.
[4]陳偉,韓嘯,徐東波.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教育質量外部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2,(3):49-51.
[5]陳美榮,謝建山.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管理模式嘆息[J].中國電力教育,2009,(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