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習作教學,選材是一個關鍵的習作環節,教師在引導學生習作中,要根據習作目標要求,運用恰當的選材策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選材,從而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學會選材,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習作;選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13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125
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就是學生的選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習作實際情況,運用恰當的選材策略,引導學生選出合適的習作材料參與習作訓練。
生活處處有作文,教師應當基于這一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到廣闊的生活中發現、選取適合的習作素材。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有效的習作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喚起對生活的回憶,從而激發學生從生活中選材的意識,使其習作融入生活的因素。
(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學生往往不會從生活中選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那就是學生不善于積累生活習作素材。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生活特點,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生活素材,或把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日記形式積累下來,或通過習作積累本記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等。這樣,學生在習作時,翻翻積累本,看看平時的日記,就很快可以找到適合的習作素材。
(二)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生活中存在很多習作素材,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找到習作的靈感,把學生的真切感悟寫進習作中。這樣的習作就富有生活的氣息,富有生命的活力,這樣的習作就彰顯了學生的童真童趣。比如,教學生寫說明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選取習作素材的:一是引導學生回家與家長一起,探討什么材料適合寫,讓家長帶領學生接觸實物,一起查查資料等,積累感性材料。二是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習作素材后,學生寫出習作。三是引導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談談自己的習作感悟,談談在生活中選材的深切感悟與體會。這樣寫出的習作,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且能夠靈活運用相關的說明方法。
再如,我指導學生寫“童年——(趣事、往事)”這個題目,第一層次的取材指導是這樣引導的: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會飛的夢,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蘆上的笑聲,是那一朵朵飄舞的雪花。讓我們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把它們講給伙伴們聽,然后再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好嗎?想一想,準備寫什么,先說說。(生寫跟著爺爺到菜園搗亂,寫捉迷藏。)
師:說得真好,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發生在家里或村里的趣事。你們跟爸媽或其他親人去旅游過嗎?拍下不少照片吧,只要跟童年有關的事情都可以寫。(生寫難忘的照片,寫照片中的美好往事,寫照片勾起的美好回憶,寫照片激勵著自己 奮發向上。)
師:很好,通過同學們交流各自的選材后,我們知道童年故事既可以寫發生在家里的,也可以寫發生在村里的,還可以寫發生在旅游途中的。只要在童年階段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寫,這些事可以是趣事、難忘的事、傷心的事,受到教育、啟發的事,小發明、小制作的事。
從以上取材的片段指導中可以看出,我的引導注意到幾點:注意打開取材的各個方面。其中有空間方面的,如家里、村里、旅游景點;有內容方面的,如趣事、小發明、小制作的事;有時間方面的,如童年階段發生的事。為學生打開選材的思路,學生的思維就容易展開,學生就善于抓住習作素材與生活的關系,靈活地把生活素材運用于習作訓練中,學生的習作就顯得生動,且內容不會空洞。
學生習作素材的選取往往不新鮮,作文內容不生動。其實,陳舊的素材往往也可以反其道而加以靈活運用,或從陳舊素材中發現新意,或從陳舊素材中加進新鮮的材料。如“一件令我感動的事”這種題目,我班的一位學生從第二單元作文到第四單元作文寫的都是同樣的內容。二是思維方法的陳舊,對于具體題目的取材,你這樣寫我也這樣寫,寫狗總是寫狗是看門能手,寫做好事總免不了扶老奶奶過馬路,或者主動把摔倒在地上的小孩扶起來;寫媽媽總是寫她如何為自己做飯、買新衣服等。雖說真話,但寫幾句就無話可寫。要改變這種現狀,我認為必須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提煉生活,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
習作教學,教師的引導選材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在舊素材中寫出新的意境,使文章讓人讀后感到耳目一新,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五年級下冊習作二作文題是“童年趣事”,中心是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該題可寫的內容有:(1)小時候令人發笑的傻事、蠢事。(2)難忘的有趣經歷、活動等等。像這樣的題目,教師進行引導,學生就會沿著教師的選材思路進行選材,選出適合的習作素材,這樣學生對習作就不會感到麻煩,就不會感到困難,而且習作會成為學生樂意完成的事情。這樣也能夠切實促進學生習作素養的有效形成,讓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韶清.立足聽說讀寫凸顯語用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3).
[2]吳艷娟.習作教學中學生感官洞察力的訓練[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6).
[3]沈淑娟.小學習作教學選材訓練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吳雪賢(1972.9— ),女,漢族,福建詔安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