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多年來,一些農村學校以片面追求學生部分文化課成績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這與教育評價機制的不完善有關,也受農村學校設備、資源及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實踐活動增添了新的氣息,使教學活動五彩紛呈,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因學校資源、設備、師資力量短缺的不足,為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保障。
關鍵詞:農村學校;德育;全面發展;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1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142
“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使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社會法律意識,積極的愛國主義思想,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道德,學校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句老話說得好:“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基礎和根本。沒有高尚的品德,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多年以來,受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的制約,受農村學校設備落后、資源開發較少和師資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農村學校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追求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推廣,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教育的目標。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德育教育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教育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活動有了新的氣息,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目光,為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保障。為此,談點具體的看法與同仁共勉。
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各學科設計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對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舉措。為此,在各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及實施過程中都必須要明確設計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接受教育的情境。這具有語言文字說教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黃繼光》時,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上甘嶺戰役中的一些動人場景,尤其是黃繼光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槍口的場景,使學生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在學習《狼來了》時,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幾個短小的鏡頭,配有音樂、文字及解說,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體會到做人要誠實的重要性,從而受到思想熏陶。
創造良好的活動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去鍛煉,去體驗,去感受,這比單一的說教要強百倍。同時,各種不同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全面。學校和教師要不斷反思改進,把這些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激發學生的潛能,凈化學生思想,使學生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信息技術資源能幫助農村學校實現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他們也許認為自己的學習差,同學們都看不起他,就氣餒,就不努力。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他們提供“愛迪生小時候反應奇慢,老師認為他沒有學習能力。”“物理學家牛頓上小學時成績一團糟。”“達爾文小時候所有老師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聰明不沾邊。”等方面的資料,讓學生在認識這些名人的班級主題活動中認識自己,凈化思想,改變自我。
“言必行,行必果。”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學生了解了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然而如果落實不到自己的行動中,說了不做,或做事辦不到,那么一切都是空話。要教育小學生從小知事明理,并且形成一種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才能顯現德育的成效。
信息技術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和諧美好的社會現象,把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引向具體的行動中去。例如,小學生看到了教師設計的短片:“小孩子為奶奶洗腳,奶奶感動得熱淚盈眶。”“某小學生為病榻上的老人洗臉、喂飯,受到教師同學的稱贊。”“某同學常在家里幫助家人做家務,分難排憂。”看后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實踐,不但能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能力,還使他們受到感恩教育。
因此,行動是見證一切的依據,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資源,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去,讓他們在知事明理的前提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會有效果。
總之,關注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方法和途徑不只這些。信息技術是實現德育教育的幫手,只要我們用心關注學生的成長,德育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馬芊.試論中職德育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
[2]陳曉丹.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新課程學習(上),2014(2).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孫延才(1967.3— ),男,漢族,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