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一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130-01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措施,準確問責,充分發揮問責作用,推動問責有效落實,才能有利于促進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責任,推進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
關鍵詞 問責 落實 有效
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支柱。中央巡視發現,有的企業黨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態度不堅決、執行不到位;違背黨的組織原則,用人不守紀律、不講規矩等。巡視發現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企業黨的領導弱化,主體責任缺失。黨的領導、從嚴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有效落實問責,有利于促進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推進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增強問責責任意識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賦予有干部管理權限的黨組相應紀律處分權限,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各級黨組織要加強組織領導,將問責工作納入工作重要內容,強化任務落實。目前,有的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對管轄范圍內發生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該問責的不問責;在上級督促下被動問責多,主動問責少等現象。《問責條例》規定,黨的問責工作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所以問責是各級黨組織職責所在,問責能否真正發揮作用,要靠黨組織的領導,關鍵是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能不能發現問題,敢不敢動真碰硬。各級黨組織應加大問責力度,從政治和大局出發,不斷在思想和行動上向核心看齊,時刻感受到責任,對失職失責問題,嚴肅問責。
二、完善規定,學深學透
《問責條例》高度凝練,對問責工作,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只有制度與實踐結合,才會促進制度不斷完善。同時,把問責有關規定學深學透,是問責執行者準確開展問責工作的前提。一是將問責內容具體化,增強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問責條例》對問責主體、決定、執行等提出原則要求,在具體操作中還需予以細化。各級黨組織應結合實際將內容具體化,制定有效實用、容易操作、針對性強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為開展問責提供切實可行的制度依據。把問責情形進一步聚焦、突出重點和關鍵問題,以領導干部為重點的問題導向和問責導向,將問責情形具體化。例如:針對“干部選拔作用工作中問題突出”這一項,可明確為跑官要官、拉票賄選,選人用人失察失誤等問題。同時還應進一步規范問責程序,對啟動問責、開展調查、作出決定、問責決定宣布、督促執行等進行規范,對暴光制度等配套措施進行完善。通過制定一系列制度規定,增強針對性可可執行性,為開展問責工作提供有力依據。二是把問責規定學深學透。無論對于問責的執行者,還是問責對象,只有對問責原則、方式、執行等規定了然于心,清楚哪些行為屬于失職,哪些行為要被問責,這樣才能時刻給自己敲警鐘,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尤其是問責執行者對于哪些屬于問責對象、哪些情形要問責、應按什么程序問責,自己首先要清楚才能運用好。因此,學深學透問責有關規定是推動問責工作的必經之路,要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三、準確問責,發揮作用
只有將問責事實調查清楚,責罰一致,科學運用問責結果,才能充分發揮問責作用,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達到問責目的。一是問責要事實清楚。事實清楚是進行問責的前提,在問責過程中,要對失職失責行為作深入細致的調查,要作全面客觀的分析,反復認真的研究,力求事實清楚,責任明晰。只有事實清楚,才能讓問責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心服口服。二是要問責手段適用得當。有效的問責手段會增加問責威懾力。在問責條例中,對黨組織的問責采取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對領導干部的問責采取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在實踐中,要根據失責事實,分清責任,權責對等,責罰一致,準確運用,既不能板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也不能小題大作、生搬硬套。問責的方式與其過錯程度相適應,才能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三是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在問責過程中,要從當前形勢與任務出發,抓主要矛盾,明確方向和重點。針對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問題,及時追究責任,緊盯關鍵少數“一把手”的責任,明確釋放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信號。四是科學運用問責結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問責的威懾力和警示效果。對于典型問題要指名道姓公開曝光,達到問責一個、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讓具體鮮活的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同時,要針對問責情況,對問責對象做好思想工作,通過不斷談話談心等方式,讓其清楚明白自身過錯和性質,正確認識問責,促使問責對象躬身自省、“認錯伏法”,督促其及時改正,彌補所犯過失,從而達到問責的目的。并對問責對象進行跟蹤檢查,確保其真正整改到位。五是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要持之恒正風肅紀。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必然要求有責任有擔當,對不擔當不負責的就要及時去問責,監督要體現在日常,問責的武器要經常使用。通過完善相應配套保障機制,堅持責任追究全覆蓋,推進終身問責等,實現問責常態化。
四、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
各級紀委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賦予紀委的權力,更是黨交予的沉甸甸責任。如果紀檢監察人員都樂于當“和事佬”,從嚴治黨就不能落到實處。紀檢監察人員要堅決破除好人主義、一團和氣,把該打的板子狠狠要打下去,不搞網開一面,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加強自身建設,正人先正己,加大問責力度,首先要從紀檢系統自身做起,對監督責任缺失、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該問責而不問責的,就要對責任人員嚴肅問責。紀檢人員要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以眼里不容沙子的認真態度,肩負起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使命,緊緊圍繞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化問責,做到動真格、敢問責,使問責利器在實踐中發揮威力。
參考文獻:
[1] 羅志榮.在偉大斗爭中發揮好國企力量[J].企業文明,2018(05).
[2] 何韜.喚醒責任意識 激發擔當精神[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