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136-01
摘 要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我國總承包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順應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發展的大趨勢,加快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創新,著力增強自身的文化軟實力,利用多種途徑做好融資難的破解工作。核心是加快從實踐中培養拔尖人才,靠“師帶徒”的有效形式源源不斷為企業培養各種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 國際工程項目 管理 創新與發展
近年來,我國全方位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以“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推廣,對外合作工程項目的迅速增加,使“走出去”企業對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的創新和提高,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現狀與發展趨勢
國際工程項目是一種跨國經濟活動,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相關利益方多等特點,經歷了傳統管理模式和現代管理模式兩個階段。傳統管理模式即人們所熟悉的設計—招標—建造(DBB)模式,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工程項目管理方式。分階段發包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模式,則采取完成一部分分項設計后即對該部分進行招標,業主直接與承包商簽訂承包合同,前提是有施工經驗豐富的咨詢人員參與進來。
近年來,國際工程總承包成為國際工程企業項目管理的主流模式。根據美國設計建筑學會的統計,國際設計施工總承包比例從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間上升了20個百分點,歐美發達國家的工程企業大多采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包括設計—建造(DBM)與交鑰匙(TKM)、建造—運營—移交(BOT)以及項目承包(PMC)模式等。還有一種Partnering模式,即在考慮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成立項目工作組,共同解決項目中的問題,共同承擔項目風險和成本。
現有國際工程項目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一是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模式下,業主從設計、建造全過程都要管,而近年來實行的新模式,業主日益從繁雜的業務工程管理中解脫出來,越來越傾向于尋找能夠解決全過程的專業承包服務。
二是承包方越來越傾向于提供全產業鏈的工程項目管理和服務。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BPT、Partnering等模式,除了決策階段外,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階段乃至使用維護階段,承包商的業務范圍日益擴大。
三是共同解決問題的趨勢日益明顯。一個復雜的工程項目,會涉及各方利益,尤其是國外的工程項目,單純靠一方很難有效解決問題。新模式更傾向于共同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弱化各方在國際工程項目中的利益沖突。
二、我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差距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內工程企業全面向總承包模式轉型,積極開拓國外承包市場。但與國外先進管理相比,我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競爭力不強。大多數國際工程都是耗資巨大的工程。國際上知名的總承包商大多具有從可行性研究到交付業主使用的全產業鏈的咨詢服務能力,而我國的總承包商的設計、施工、監理大多分別進行,與國際總承包市場上的集設計、咨詢、施工于一體的全方位、全過程服務需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融資困難。我國對外承包的項目大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大多資金不足,難以滿足國外大型工程項目的流動資金需要。由于商業信譽總體不足,國內信貸額度限制以及信貸利率普遍高等,國內工程總承包企業融資難度加大。
三是缺乏復合型國際總承包管理人才。目前,國內總承包企業富有經驗的項目經理、設計、采購、施工、國際工程融資、工程造價估算和評估、合同管理、國際談判、法律、風險評估以及翻譯等人才十分短缺。
三、我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與發展
我國工程承包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加快我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創新,對于提高我國工程承包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著力提高國內總承包企業的綜合實力。突出抓好軟實力提升,注重人文交流。特別是總承包企業要把誠信履約放在突出位置,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逐漸樹立自身的誠信形象。信譽是最好的品牌,這是國內總承包企業立足國際市場的根本。
2、著力破解融資難的問題。加快改革外匯管理制度,發展擔保及保險事業,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國內總承包企業要準確把握國家的金融政策,下功夫做好可靠的融資性分析,多從融資角度選擇項目,針對需要融資的信貸項目,在項目開發初期做好分析。對國外金融資源不熟悉的企業,可以通過聘請融資顧問的方式,做好融資前期的準備工作。
3、加快培養國際工程項目復合型人才,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破除唯學歷選拔人才的傳統觀念,把現有各專業的人才安排在項目第一線,交叉學習、專業互通,讓他們在實戰中得到錘煉,在實踐鍛煉中發現拔尖人才,并在職稱、待遇、晉升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帶出更多的“徒弟”,形成復合型人才培養和成長機制。
參考文獻:
[1] 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施工合同條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N].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5).
[2] 李實,余占環,丁志斌.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山西建筑,2008(3):229.
[3] 邱鴻.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及發展趨勢[J].建設監理,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