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前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055-01
摘 要 十九大順利召開以后,有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相關工作要求再次得到重申,在反腐高壓的形勢之下,國有通信行業的黨風廉政建設面臨著更加嚴苛的考驗。文章首先分析了企業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必要性,指出了現階段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中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設意見供其他同事參考。
關鍵詞 新常態 企業 通信行業 黨風廉政建設
一、引言
今年年初,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召開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對去年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了回顧,研究部署了下一階段的具體工作任務。重點學習了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以便為通信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政治保障。
二、企業黨風廉政建設重要性
黨風廉政建設和企業的其他工作安排一樣,都是事關企業發展的大事,對于企業管理人員來說,廉潔從業事關其工作生涯中的政治生命,一旦觸及紅線將會萬劫不復。特別是對于通信企業這種國有企業來說,重視并且加強企業內部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十分重要,有利于營造一個風正氣順的工作環境,凝聚人心,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當前企業基層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黨風廉政建設的“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
企業中的很多黨員干部沒有全面認識到從嚴治黨的重要性,沒有切實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推進工作落實,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沒有同步推進,很多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怕觸及他人利益蛋糕而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對本業務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不透徹,紀檢發現問題后該提醒的不提醒,該上報的不上報,導致問題一再擱置,問題越積越深,最終影響了企業基層黨支部的整體形象。
(二)廉潔風險防控措施不到位
企業的基層黨支部和領導班子對基層業務的管理和監督不到位,構建的反腐體制無法起到反腐作用,縣分公司各支局、部門及關鍵崗位對于廉潔風險防控的業務學習不夠,里外兩副面孔,對于廉潔紀律的落實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很多風險分析不夠,對廉潔風險防控措施生搬硬套,將業務風險和工作中常見的錯誤當做廉潔風險點,對廉潔認識不到位,廉潔風險等級評估不符合實際。
(三)企業內部的議事決策程序不合規
很多單位都沒有按照嚴格的議事決策程序開展工作,很多重大項目的實施都是由辦公會直接決策,沒有履行縣分公司黨委集體研究的制度,很多討論決策過于草率,參會黨委委員沒有發表意見,會上形成的會議記錄不規范,不全面,不留痕,甚至還有未做會議記錄的情況存在。
四、新常態下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的開展途徑
(一)統一思想,知行合一
通信企業各級黨組織和所有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切實統一思想,認真領會習總書記強調的“反腐敗斗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是不能低估對形勢嚴峻性和復雜性的判斷”。同時還要認真領會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黨自我革命取得的寶貴經驗,不斷的自我更新革命意識,準確把握各項政治工作基調,切實在“四個意識”“四個自信”等相關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并完善電信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平臺
當前已經全面進入網絡信息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必須要實現“互聯網+”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對此應該在企業內部建立黨風廉政建設監督管理平臺,形成體制內外干部群眾聯動收集和發現黨員干部問題線索的廣泛監督環境,做到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理。建立微信公眾管理平臺,信訪監督渠道,積極收集基層員工的意見,為完善黨風廉政建設管理工作作出貢獻。
(三)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
隨著通信企業的不斷發展和機制轉型,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水平提高,企業管理者應該講工作重點放在建立健全企業系統和完善內部監督方面。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要結合自身所在企業的發展實際情況和所處發展階段,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企業各個流程環節當中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并針對性的進行制度設計,防患于未然。要將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納入到監督范圍當中,設置專門的權力監督部門,實行財務公開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化和公開化,提高監管范圍促進企業發展。
(四)在企業內部提高廉政文化建設水平
1.加強企業人員的廉政文化建設。首先,讓員工認識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員工參與到廉政文化工作的過程中,認真參與和監督工作;再次,通過大力宣傳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讓企業內部員工都能接受,而且能夠將其深入人心。
2.加強宣傳引導,創造廉潔勤政的文化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來引導員工將思想提升到廉潔文化中來,通過實際的工作內容影響工作人員,達到逐步深入人心的目的,警醒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在企業內部形成廉潔勤政的文化環境。
五、結語
企業需要圍繞生產經營這一核心,開展黨組織工作,發揮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引領作用,做到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力的支持,促進企業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劍.淺談新常態下如何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C].決策論壇——管理決策模式應用與分析學術研討會,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