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共調查標牌176個,其中餐飲類標牌共15個,服飾類標牌共161個。其中標牌上出現有中文、英文、韓文等語言。

表1 標牌語碼出現頻次
從表1中可以得出,中文出現頻次是最高的,因忻州市國際化程度不高,所以中文標牌數量占比較大,出現英文是店家為了吸引顧客,賦予商店國際化的形式,由于忻州市處于中部地區,出現的品牌多為中低端品牌,人民消費水平有限,對英文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中文標牌出現較多。
本文所調查的176個店鋪標牌中,只出現漢字或只出現英文的現象是最多的,稱之為單語現象。漢字加英文的雙語現象出現頻率次之,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標牌語碼搭配情況
從表2中得出,漢語占據絕對優勢,是優勢語碼。具體見下圖1、2、3。

圖1

圖2

圖3

標牌類型服飾類餐飲類電子通訊類標牌數量9295
由拍攝照片與分析圖表可知,純中文單語語碼的標牌多是服飾類、餐飲類,由圖分析得出,單語類服飾類店鋪標牌多為傳統服裝行業,面向人群多為中老年人,而單語中文餐飲類商店則是中式餐飲,而快餐類餐飲業標牌則少單語類型,還有一些店鋪年代久遠,為了彰顯傳承傳統的精神,則也用純中文語碼。
此次調查帶拼音標牌共23個,其中不規范的拼音使用出現一次,“紅豆hongdou”標牌上出現是“hodo”,使用錯誤;“monalisa”拼音與英語混用,“lisa”本是英語;“hua zhong”“guo li jin dian”沒有連寫,“xiabu xiabu”大小寫拼寫不規范
一些店鋪追求標新立異,商家會創造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英文標牌,錯誤使用。英語是商店標牌中最常見的外語語碼,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語言,相比其他語言,在消費者中更有感染力。但多數商店標牌并不是嚴格的英文單詞,而是根據商店標牌的漢語部分進行音譯或意譯,無實際意思,英文只起了象征作用。忻州市國際化程度低,英文標牌的實際功能有限,所以在標牌的英文使用部分并不注重嚴謹性。
一些商鋪為了追求標牌的樣式新穎,對于字形書寫的正確與否并不在意,導致出現一些書寫不規范的漢字,這樣會誤導消費者的判斷,影響學齡兒童的漢字學習。例如“金鼎宴海鮮自助烤肉”“鼎”書寫不規范,“男裝”“裝”書寫不規范。“百圓褲業”“圓”不規范,濫用了繁體字,“老鳳祥銀樓”“鳳”書寫錯誤。
2003年7月26日開始實行的山西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明確規定:“廣告用字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不得使用繁體字和已經廢止的異體字、簡化字;使用成語、詞語不得濫用諧音字。”但在如今的商店標牌中還有繁體字的出現,雖然繁體字在一定條件使用是有增添文化底蘊的功能,但在此方面只能說明民眾與政府的語言文字使用意識不強,應加強此方面相關知識的普及與學習。
山西省近年來努力實現經濟轉型,在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大發展力度。山西作為人類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應在不同方面融入文化特色底蘊。而語言景觀在多方面建設中也有積極意義,在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要統一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從而建立語言文字規范的長效機制,各行政部門和國家標準需要協調一致,加強和其他行業法規、規章和標準制定者之間的溝通、合作。語言文字方面,語委要進行把關。
除了相關部門,民眾也要了解有關部門的規章制度,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語言文字法規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宣傳。
一些語言景觀中,為了追求與國際接軌,一味使用英文,但這在某一程度會混淆民眾,一些英文使用并不正確,會導致民眾的誤用。《漢語拼音方案》已經成為了國際標準,在漢語已經流行世界的趨勢下,我們更應該具備文化自信,增強民眾自信心的宣傳教育,消除一些不恰當的認識。
山西有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在語言景觀的表現上就要彰顯山西精神,要成為展示山西形象的名片,創造具有山西風味的語言景觀,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帶來城市的發展,更要彰顯區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現晉文化與精神。創造獨特的人文景觀特征,將語言景觀作為對外宣傳的有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