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秀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社交網絡生態的日趨完善,共享經濟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已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然而,我國目前存在的信用體系還存在諸多漏洞,這使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阻礙重重,前段時間出現的共享單車公司倒閉、廣大用戶無法追回押金的問題便是一個典例。本文對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美芹之獻。
關鍵詞:共享經濟;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
引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共享經濟吸引了眾多創業者的目光,先是交通出行方面的專車、順風車出現,如今共享經濟又逐漸在其他領域嶄露頭角,如空間共享、物流快遞等。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事實證明它比傳統經濟模式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能降低生產和交易的成本,可以使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使廣大創業者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付出代價獲取收益,因此共享經濟模式未來可期。
一、共享經濟崛起的原因
首先,如今消費社會中產能過剩,如何利用好多余的產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旨在平衡產能與需求關系的共享經濟應運而生。其次,社會價值觀發生的變化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如今人們對于資源所有權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逐漸追求環境質量和幸福指數等。還有,環保意識的加強推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可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提高資源利用的效能,節約地球資源。當然,共享經濟的崛起離不開互聯網的技術支持,新媒體和社交平臺的發展普及,使得人們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動,使得共享經濟的傳播更為廣泛,而價格低廉,更促進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發展現狀
目前共享經濟主要分布在食品、交通、醫療等九大領域,現在的中國社會,從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到論壇發帖討論、在抖音等網站分享視頻,共享模式無處不在。共享交通作為先行者,則是目前發展最順利、取得最大成果的領域,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共享交通早已從單調的順風車發展到代駕、公交等,而以摩拜單車為龍頭的共享單車行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它解決了人們短途出行的問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國家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因為共享理念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符合中國國情。
三、共享經濟前進路上的阻礙
1.來自傳統經濟模式運營者的沖擊
如同歷史上無數次政治革新都會遭受頑固派貴族阻撓,共享經濟作為新型商業模式,在開拓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帶走大量消費者,不可避免地損害了傳統經濟模式運營者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他們的仇視,例如前段時間的出租車司機對共享交通中順風車、專車服務的攻擊。
2.我國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
法律是隨著發展過程不斷完善的,法律制定者無法預料未來社會的發展并未雨綢繆,只能做到亡羊補牢,因此每種新興產業發展初期都會出現缺乏監管的現象,導致不少人鉆法律的空子獲取利益,并產生一些灰色收入。例如在共享經濟剛剛興起時,沒有明確的法律,來規定與此相關的稅收問題,因此從業人員逃稅、漏稅情況層出不窮。且由于缺少具體的法律條文界定,不法商家的惡性競爭也愈演愈烈,除此之外黑心商家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更是帶來一系列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
3.未建立全面的信用體系
共享經濟對于使用者自覺性要求很高,另外需要有完善的信用體系,輔助約束使用者的行為規范。在共享單車剛剛出現時,由于缺乏信用體系的監管,很多人隨意停放共享單車,或是據為己有,卻不會得到相應的處罰;甚至有些人盜竊共享單車、或是單純為了發泄而肆意毀壞;某不需支付押金的共享單車公司更是因此破產。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是否擁有完善的信用體系和懲罰措施,決定了共享經濟能否長期持續發展。
4.過度依賴使用補貼吸引用戶的方式
共享經濟普遍存在的“套路”,是用補貼吸引大量客戶。在初期,可迅速提高名氣,擁有廣大客戶量。而在用戶習慣使用本業務后,便減少補貼數量,最終取消補貼。例如美團發展初期為消費者提供大量優惠券、滿減活動,并且不收外賣服務的配送費,后來優惠力度逐漸縮小,外賣配送費也越來越高,并且出現最低配送額。另外,共享專車發展的前一兩年也有著很大的補貼力度,很多司機為了跑專車而放棄工作,甚至有些人租車去跑;而今“滴滴”公司降低了補貼力度,只有在上下班的高峰期,給予一定數量的補貼,于是又有大量專車司機感到不滿而選擇離開。使用補貼吸引客戶,確實可以在共享企業誕生初期幫助其搶占市場份額、迅速獲得知名度、吸引龐大數量的客戶,但靠補貼拉動經濟無異于飲鴆止渴,自取滅亡,一旦長久開展業務,補貼力度減小甚至停止補貼,業務量會如坐著過山車般下跌,如此大起大落。使得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四、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問題的措施
1.加強相關的法律建設
為了共享經濟能夠在中國健康長遠發展,國家需要用法律法規為之保駕護航,應杜絕不法商家鉆法律體系的空子,實行欺詐等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另外國家應建立監管模式,成立專業的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力求公正、公開、透明。也可將對于事件的處理結果在互聯網上公開,起到警示作用。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商業模式,不可避免地會影響部分人的利益,國家不能為了維護傳統商業模式而限制共享經濟的發展,當然也不可縱容其中的不法之徒大肆圈錢。
2.挖掘、擴大市場
目前共享經濟的滲入程度依然有限,國家應充分挖掘、擴大市場,結合消費者需求開發更多的共享經濟模式,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領域,還應大力支持藝術、學識的共享,比如像國外很多大學的慕課等,整體上提高公民的追求和開闊公民的眼界,另外還可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發展其他領域的共享經濟。
3.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并規定懲罰措施
前文中提到,我國是否擁有完善的信用體系和懲罰措施決定了共享經濟能否成功發展,完善的信用體系可以防范金融危機、幫助國家構建友善穩定的經濟環境。政府應當組織企業共同合作,建立相互聯系的征信采信信用體系,并完善懲罰機制,使得人們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對于造假者、誠信缺失者,應當予以嚴厲懲罰,盡量減少甚至杜絕不誠信行為,減少商家因此而蒙受的損失。
4.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民提高個人素養
公民道德水平直接決定了共享經濟能否順利發展,除了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國家還應當通過公益廣告、教育滲透等方式提高國民素質,提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程度,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和諧的環境,另外應使國民具備“得到便要付出”的觀念,減少因個別人貪小便宜造成的公共資源損失,讓企業不用依靠高額補貼才能吸引客戶,減少前文敘述的企業病態發展。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電子科技技術的發展,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下,共享經濟的迅速崛起既為我國帶來了機遇,也使我國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正確處理共享經濟和傳統經濟模式的沖突關系、如何規范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如何維護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如何擴大市場吸引投資、如何不斷創新和完善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使之與我國國情相貼合,都是要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鄭聯盛.共享經濟:本質、機制、模式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7(06):45-69+5.
[2]劉根榮.共享經濟:傳統經濟模式的顛覆者[J].經濟學家,2017(05):97-104.
[3]宋逸群,王玉海.共享經濟的緣起、界定與影響[J].教學與研究,2016(09):29-36.
[4]盧現祥.共享經濟: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變革與制度供給[J].社會科學戰線,2016(09):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