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吳寶宏
摘 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少的原因,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其中財務風險最為關鍵。與此同時,本文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指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及形成的原因,進一步探索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以此來促進該中小企業整體經濟水平的發展,也為其他中小型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財務風險;分析;防范
國際新格局日新月異,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隨著時代向前進,這時,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經濟力量中的主力軍。然而機遇與挑戰總是同時存在,中小企業為了持續性生存下去,不被市場淘汰,只能不斷擴大經營模式,增加資金投入,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產生財務風險隱患而不自知。而且,中小企業大多數管理者們對管理系統內部并不十分在意,規則混亂,投入大收益低,負債率高,技術力量匱乏,抗風險能力又不強,很可能導致破產。企業風險存在于經營管理中的各個環節,企業應該通過相應手段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盡管危害不會徹底被消弭,但企業可以經由各種方法策略,把危機對企業的影響直接遏制在萌芽中。所以,中小企業必須提高風險警惕性,強化自身風險意識,仔細排查潛在風險憂患,及時預防并消除風險,讓中小企業正確的安身立命,保證收益率的同時快速穩步健康持續發展。
一、財務風險的類型
財務風險的類型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其中籌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針對外部市場環境所決定的,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多變性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增大,籌資風險的主要內容包括籌資成本過高以及籌資期限不合理導致的籌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活動中,由于投資收益不能為企業帶來理想的收入所產生的投資風險。資金回報風險是指企業的產品銷售是否實現取決于資金的兩個轉換過程:一個是從成品基金轉為結算基金的過程,另一個是將計算資金轉變成貨幣資金的過程。收益分配風險是指它是指收入分配可能對中小企業后續經營管理產生的不利影響。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1.缺乏對投資項目的規劃管理
中小企業在投資管理方面會在規劃層面進行多個項目。這包括一些決策分析以及在具體項目評估之中的規劃。因為中小企業很多項目并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在多個城市,并沒有能夠實地進行考察。這就造成了很多項目的相關信息并不完備,在項目可行性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認識。這對于項目本身來說是比較大的弊端。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相關項目投資還是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中小企業在進行項目管理時,也沒有從根本上把目標客戶放在首位,沒有從項目的本身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議,也沒有根據相關情況進行項目信息調整。這對于整個項目來說是不利的,很容易使相關人員使用自己的權利謀取利益,并且對整個項目的開發過程進行不必要的干涉,也許項目進度緩慢,同時財務風險較大。
2.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不夠完善
財務風險就是在一定范圍內對所存在的不穩定因素進行控制,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對相應的問題采取一定措施,這樣才可以隨時控制風險的出現。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對于財務風險問題是相當看重的。目前在中國來說還沒有比較完備的財務風險體系,可以對企業提供幫助。也沒有針對這方面設立一定的財務部門以及相關崗位。
3.缺乏合理的資金籌集結構
在對合理資金進行統籌時,也會考慮相關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這就牽涉到中小企業所具有的規模以及負債結構。如果該中小企業在負債方面規模已經較高,中小企業就可能出現相關負債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從某些方面分析也可以認為是企業沒有合理規劃資金需求導致的。在具體進行科學計算知識需要從全局入手,從根本上對企業的發展進行推動。這就需要給企業注入相應的資金以保證其正常運營,尤其是針對一些負債過多的中小企業,應該對其進行內部結構調整,防止外債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無法從根本上預測中小企業所需要的資金量以及具體需求,那么中小企業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直到最后陷入財務危機狀況中。
4.資產營運管理效率不高
中小企業在運營方面指標較為低下,中小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也不太理想。由此可以發現,中小企業在銷售方面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中小企業由于長期積壓很多存貨,導致大部分資金無法收回。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正常運營,在具體運營過程之中所需要的一些管理方面的預算也無法及時到位。這就需要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推動中小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如果在發展運營過程中遇到了這些問題,就應該從內部對相關運營活動進行管理。
三、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1.投資決策失誤導致大量投資損失
目前,根據我國中小企業整體的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對投資項目的規劃管理,在企業投資規劃中,不論是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其投資計劃的決策都尤為重要。中小企業的投資中常常因為所投資的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的投資效果而導致產生投資損失,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沒有充分考慮投資風險以及財務風險,因此使得投資失敗,浪費企業的財務資源。
2.企業賒銷比重大,應收賬款缺乏控制
根據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企業應收賬款的賬齡在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應收款項占應收賬款總額的12%,在1年到3年的應收款項占應收賬款總額的21%,三年以上的則占12%,這三個時間段的應收款項與未到期的應收款項只相差5%,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的超過限定期限的應收賬款款項占比巨大,賬齡較長,賒銷比重大,使得該公司的流動資金以及總利潤額都會受到影響,這些賬齡過長的應收賬款甚至可能會出現壞賬的情況,導致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大大增強,應收賬款管理失控。
3.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
中小企業過于依賴短期流動資金,導致短期負債過高,企業的資金結構不合理,籌資結構不完善,根據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在進行籌資時,都偏向于外部融資,也就是所謂的銀行貸款,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中小企業自身的企業性質,因為中小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不足以及融資行用有所欠缺,導致企業在進行籌資時偏向于短期資金來源,短期負債比重過大不僅會導致企業的負債過高,還會使得企業的資產結構失去控制,因此在解決這一問題時,中小企業要從根本上改變籌資方式,減少短期資產負債。
4.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
一般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就證明該企業營運能力越強、資產管理能力越強、以及流動資產的利用率越高,相反,存貨周轉率越低,企業營運能力越弱、資產管理能力越弱、以及流動資產的利用率越低,相應的財務風險也就越高。
四、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首先從中小企業層面來看,應該先加強領導層面的風險意識。因為領導是中小企業的最高層,也是靈魂人物。不僅能夠把控中小企業管理上面的信息度,同時也可以根據所具有的風險管理意識經驗進行全面調控。其次,專業人員的素質對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來說也極為重要的,尤其是財務部門的人員素質會影響整個中小企業在企業管理以及財務風險方面的應對策略。最后,加強對員工風險管理意識的培訓,讓企業內部的員工都可以加強風險管控意識,不斷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2.加強投資項目的規劃管理
中小企業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管理主要應該著重于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應該制定一個與企業自身實際相符合的投資計劃和投資目標,投資計劃和投資目標的確定不僅要根據企業自身流動資金狀況來定,還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來確定;第二個方面就是中小企業應該規范對投資決策的管理,再進行投資決策之前應該對企業自身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然后立足于客戶以及立足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來進行投資決策,基于投資目標和投資計劃的基礎上來進行投資決策,對所要投資的項目進行風險評估,與此同時,對投資項目要做一個收益評估,判斷改投資項目能否為企業帶來理想的利潤收益;第三個方面就是要將企業的流動資產進行一個合理的配置,制定短期或者長期的投資計劃,對企業未來將要使用的流動資金進行預算,然后將除預算以外的“多余資金”注入到投資項目當中,避免出現流動資金“閑置”的情況。因此中小企業再進行投資項目管理的時候必須要通過這三個步驟來進行,以此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
3.提高資產的運營管理效率
在提高資產的運營管理效率方面,主要針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存貨周轉率的管理。首先在應收賬款的管理方面,應該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催收管理,應收款項的催收工作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一般由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清收,具體應收賬款可以指定專門的清收管理部門或指定專人予以負責。具體負責管理應收款項的相關部門、具體任命的責任人員,必須仔細鉆研合同,在應收賬款中存在一些到期、逾期的情況,可以上門或者使用傳真等形式催收,把具體的催收記錄在檔案中進行保存,讓應收款項于法律規定期限回收到企業中;再就是對存貨周轉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要調整對庫存結構的管理以及對庫存數量的管理。通過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庫存周轉的管理來提高中小企業對資產的運營管理效率,以此來降低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
4.合理規劃融資規模與籌資方式
良好的融資規模與籌資方式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在償債方面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中小企業需要對相關融資計劃進行根本上的分析與規劃。保證中小企業可以在規模、成本以及相關資金問題上順利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一些問題,可以有相關應對策略,并能夠進行靈活性的變通,中小企業需要根據目前的財務狀況制定融資方案,合理確定企業的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運用財務杠桿。為保證企業有足夠的償債能力。具體可以通過增加籌資渠道來實施,如增加吸收投資、增加企業內部留存收益的比例、增強企業的信用建設,通過向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優化資本結構。
5.提高財務風險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1)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
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對中小企業進行風險防范具有重要作用。在進行某項決策時,通過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可以有效預知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為決策的科學合理化提供參考依據。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可以在企業還未發生風險時,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分析,及時發現各種跡像,為企業爭取時間采取措施及時避免風險的發生,或者采取應對策略將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當財務風險信號發生時,系統可以自動預警,可以減少不利事件對企業帶來的損失。中小企業在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時,應從自身狀況出發,借助已有的數據進行構建。確保所構建的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適合本企業的實際。
(2)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
要防范財務風險,那么就要對其實現合理的評價,因此就要構建完善的評價指標。根據企業經營發展而言,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融資、投資、債務、經營以及流動資金這些方面,那么就需要從這些方面來構建對應的評價指標。在融資這個方面,就可以將融資渠道、融資難度、融資需求等元素確定為評價指標,而在債務這方面,這可以將債務規模、償還周期、商家信用等作為評價指標。在流動資金這個方面,這可以將資金量、流動效率等作為評價指標。根據對應的財務風險,構建對應的評價指標,那么就能依靠這些指標來進行財務風險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鄭青青.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7(2).
[2]姚江紅.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預警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7).
[3]陽友明.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研究[J].財會學習, 2017(7):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