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猛 施繼標 蔡孝洲
摘要? ?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優質稻米作為泗洪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在分析泗洪縣優質稻米發展現狀、主要做法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泗洪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的對策,以期為推進泗洪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鄉村振興;優質稻米;發展現狀;對策;江蘇泗洪
中圖分類號? ? F326.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247-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則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和首位,是新時代鄉村產業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1]。泗洪縣地處蘇北平原、淮河下游、洪澤湖西岸,稻米生產條件優越,歷史悠久,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33萬hm2,其中4萬hm2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是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優質稻米是泗洪縣農業主導產業,抓好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對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富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1? ? 泗洪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現狀
優質稻米產業歷來是泗洪縣農業的主導產業。近年來,泗洪縣高度重視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從品種選擇、技術推廣、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品牌提升、市場拓展、稻作文化挖掘等多方面出發,全產業鏈推進,初步形成政府起引導、市場牽企業、企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格局。優質稻米產業市場競爭力和品牌效益逐步提升,助力農民增收和產業振興。
1.1? ? 優質稻米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年來,泗洪縣以土地集中流轉為契機,從稻米生產產業化入手,積極推進優質稻米規模化、連片基地建設,初步形成了沿洪澤湖濕地大道沿線鄉鎮(青陽鎮、石集鄉、城頭鄉、陳圩鄉、孫園鎮)1.33萬hm2優質稻米產業帶和成子湖片區(龍集鎮、太平鎮、界集鎮、曹廟鄉)0.67萬hm2優質稻米基地。同時,全縣擁有大小各類稻米加工企業60余家,優質稻米生產從種植、收購到深加工一體化的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規模效益也日益顯現,優質稻米逐漸成為鄉村振興主力產業。
1.2? ? 優質稻米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
泗洪縣高度重視優質稻米質量安全與品牌建設,積極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稻米認證與生產。截至2018年底,全縣稻米類“三品一標”有效認證共91個,其中,泗洪大米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有機稻米認證4個,綠色稻米認證46個,無公害稻米認證40個,占全縣糧食類“三品”認證的60%以上。此外,全縣共有50家以上稻米加工企業,擁有“蟹園大米”“上塘貢米”等省、市級農產品牌20余個,稻米商品外銷率達65%以上。同時,泗洪大米在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上廣受歡迎,“家緣牌”泗洪大米更是榮獲第十五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2? ? 推進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 深挖稻作歷史文化,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泗洪縣稻作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梅花鎮順山集韓井遺址發現的碳化稻距今8 000多年,在清代亦有“上塘貢米”之稱。對此,泗洪縣深挖稻作歷史文化,積極開發稻米產業多功能,延伸稻米產業鏈、提升稻米價值鏈,從2016年開始連續三屆舉辦“泗洪縣稻米文化節”,開展諸如稻米高峰論壇、農業招商推介會、稻田馬拉松、稻作文化展等多項主題活動。同時,采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式,融資開展泗洪柳山特色稻米小鎮建設,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2? ? 試點稻綠輪作,促進品質提升與可持續發展
泗洪縣結合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推進實際,自2016年起,連續實施輪作休耕試點省部級項目,重點試點水稻—綠肥輪作,通過種植紫云英、苕子等具有固氮作用的綠肥替代一季小麥種植,使常年稻麥輪作的土壤得以休養生息,更是為下茬水稻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礎和充足的生長發育時間,并節省了一季肥料與農藥的使用。這均有利于稻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并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根據縣級配套補貼政策,實施輪作休耕的農戶與蘇北糧油等龍頭企業簽訂水稻訂單生產合同,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稻谷,有效保障并提高了農戶收益。
2.3? ? 示范稻田綜合種養,提高水稻生產綜合效益
針對當前種糧成本高、效益低的情況,泗洪縣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積極示范稻蝦共作等稻田綜合種養高效生產模式,打造了龍集、城頭、石集等多個稻蝦共作示范鄉鎮、區、片,改變了多年稻麥連作種植效益低下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探索出一條優質高效、綠色生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2]。目前,泗洪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逾0.67萬hm2,效益較好的片區凈效益均高于1.5萬元/hm2。
2.4? ? 推進稻米“觸電上網”,拓展網絡營銷渠道
近年來,泗洪縣大力推進“互聯網+稻米”行動,以繽紛泗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江蘇蘇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積極深化與阿里巴巴、京東的合作,推進“一村一品一店”建設,并引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在網上開設銷售店鋪,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線上和線下銷售齊頭并進。2016年江蘇蘇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在泗洪縣政府的支持下與京東合作,簽訂“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農民種地不花錢”“互聯網+農業大數據”以及“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等模式,促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3? ? 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 水稻品種紛雜不一
泗洪縣水稻種植品種布局紛雜不一,種植品種逾30種,這就造成加工的大米品質不統一,外觀長短扁圓各異,口感軟硬黏糯均有,營養成分也參差不齊。種植面積較大的淮稻5號不在品種審定區域內,且生育期長、熟期晚、有風險,影響下茬小麥播種和產量;審定區域內的華粳5號分蘗稍差,穗數波動大,不能穩產、高產,主推優質食味品種尤為缺乏。這都給泗洪大米地域性特征品牌打造帶來不利影響。
3.2? ? 規模生產效益不顯
隨著土地集中流轉的推進,泗洪縣域內水稻種植大都為規模種植戶,而規模種植戶則需承擔1.200萬~1.425萬元/hm2的土地租金,且由于農村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嚴重,農忙季節用工難、用工成本高,且農資價格日益攀升,導致水稻種植成本日益攀升,而水稻價格走低,水稻種植規模收益不明顯,甚至出現虧本現象,極大影響了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部分種植戶為縮小成本,實行粗放式直播種植,很難保證水稻的品質與產量。
3.3? ? 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薄弱
泗洪縣優質稻米生產政府起引導、市場牽企業、企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四位一體”產業化經營格局雖已初步形成,但是泗洪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仍處于薄弱環節,企業與基地農戶利益聯接機制尚不健全,誠信機制尚不完善,經營行為約束、風險防范化解、合同履行、矛盾問題化解協商等機制執行難以到位[3],這逐漸成為制約泗洪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3.4? ? 加工企業規模總體偏小
泗洪縣域內大小稻米加工廠逾60家,但大部分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后、資金短缺,生產的大米質量和數量穩定性受其影響,競爭能力較弱,一定程度制約了我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眾多稻谷加工企業相互搶原料,形成惡性競爭,甚至有的小加工企業為外地代收代加工稻谷,生產的大米產品掛外地品牌后再銷售出去,成為了純粹的原料供應車間。加工企業規模小,沒能力培育基地,與農戶僅局限于簡單的收購關系,難以打造自身品牌。
4? ? 振興優質稻米產業的對策
4.1? ? 強化優質稻米基地建設
一是要突出品種布局,做好水稻生產規劃。在種植試驗與調查論證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南粳2728、南粳505等適種區域內優質品種的篩選、示范與推廣工作,逐步優化品種布局。二是要積極引導農戶與龍頭企業等發展訂單種植。通過訂單生產,不斷帶動優質稻米基地建設,加快優質稻米市場流通,從而加快形成優質稻米產業集群,放大規模效應、提升規模種植效益。三是要強化生態農業建設。積極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稻米等基地建設,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精確定量栽培等技術,不斷減少和限制化學農藥、除草劑等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同時,積極推進輪作休耕、稻田綜合種養試點,保證水稻既高產優質,又降耗和減少污染,形成良性循環的生產環境,增加生態質量效益。
4.2? ? ?推進優質稻米全產業鏈提升
一是要支持與重視種植環節,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落實稻谷生產種植補貼政策。二是要積極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社會責任心且市場開拓、產品深加工和籌資融資能力強的稻米加工企業,從項目申報及金融扶持上給予優先與支持,鼓勵企業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稻米產品附加值,擴大生產經營規模[4]。三是要鼓勵企業與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種植農戶等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等新型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四是要延伸稻米產業鏈,開發稻作文化旅游產品、深加工產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4.3? ? 構建產業全程服務體系
積極助力優質稻米產業聯盟建設,不斷健全“農技推廣機構+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合作社+農戶”等的服務模式。發揮縣、鄉農技推廣機構的公益性作用,解決水稻生產政策、技術問題;發揮優質稻米加工企業市場作用,實行訂單生產,解決市場問題;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統一服務作用,解決生產中“種、管、收”的問題;示范推廣“六統一”,即統一訂單生產、統一品種、統一耕整地、統一育供秧、統一播(栽)、統一病蟲草害防治,不斷健全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5]。
4.4? ? 實施品牌提升發展戰略
一是要打響品牌效應。充分發揮“泗洪大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食品等品牌影響力,延續稻米文化節項目,深入推進稻米特色小鎮、稻作農業示范區等建設,積極開發一些農業觀光生態旅游項目,發展稻作文化旅游,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做強稻米全產業,提升泗洪縣稻米品牌形象。二是要深入市場開拓。一方面繼續開拓傳統市場,積極參加各類農展會,夯實傳統銷售渠道,深化連鎖、配送、專賣等現代營銷方式,大力拓展各種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等,擴大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做好“互聯網+稻米”文章,開設泗洪大米網上營銷專區,打造網銷拳頭產品,進一步拓寬市場空間,提高市場占有份額。三是做好產品分級。根據市場需求,對大米進行分級篩選、分類包裝和按級論價,特別要注意產品的深加工與精品包裝,使優質大米能夠貼標上市、優質優價[6-7]。
5? ? 參考文獻
[1] 黃彬紅.我國臺灣地區稻米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對大陸鄉村振興的啟示:以池上米為例[J].四川農業科技,2018(5):51-54.
[2] 郭艷,朱訓泳.對加強六合區河王龍蝦養殖合作社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7,37(13): 130-131.
[3] 奧愛玲.農五師八十七團沙棘產業化發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1.
[4] 朱正斌,周建明,沈雪林,等.蘇州市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稻米,2018,24(2):114-118.
[5] 劉常珍,成春楓,龔抒.鎮江市稻米優質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分析及對策建議[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43(2):23-25.
[6] 許松濤.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金融,2016(11):37-39.
[7] 木禾.以現代農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N].梅州日報,2018-12-17(002).
作者簡介? ?朱永猛(1987-),男,江蘇泗洪人,農業推廣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作物栽培、農業經濟與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