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琳
摘 要:旅游業素來有“永遠的朝陽產業”之美稱,作為中國山東半島最東部的威海市,依山傍水,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與地理優勢。尤其是2015年兩會上,“互聯網+”新經濟戰略的提出,不僅為威海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更提出了新挑戰。因此,探究威海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威海;旅游;電子商務
威海作為中國優秀的濱海旅游城市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十年,威海依靠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打造出一系列的專屬旅游項目,成為游客避暑游玩的旅游勝地。但威海旅游業的發展依舊未掙脫傳統旅游業的禁錮,旅游產業鏈條尚不成熟,旅游業的發展,尤其是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深度與廣度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對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互聯網+”新時代背景下,要使威海旅游業進一步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直擊問題根源,找到合理解決方案,從而加快電子商務和旅游業的融合,實現威海市旅游業由支柱產業向主導產業的轉變。
一、威海市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威海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3年至2005年,威海啟動了全市旅游發展規劃,加快建設旅游重點大項目建設,加大旅游促銷力度,將威海初步打造成國內著名的優秀濱海旅游城市;第二階段為2006年至2010年,威海市重點旅游資源得到基本開發,旅游大項目的建成使旅游度假產品成為威海旅游品牌的一大亮點,國際游、國內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場并駕齊驅,旅游管理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第三階段為2011年至2020年,威海市在旅游業的發展上突飛猛進,旅游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化,資源配置不斷調整優化,2013年成為首批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后,威海著力打造“宜游城市”,以溫泉、高爾夫、海濱等產品為特色的新型度假模式更加完善和成熟,2017年以來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的俄羅斯等沿線國家的旅游合作,以“引進來、走出去”的思路針對性地開發周邊入境市場,并致力于“互聯網+全域旅游”,打造高端、精品、全域、度假和國際旅游的品牌定位,為好客山東帶來升華。總之,威海市旅游市場正由低層次的短程觀光旅游迅速向高消費的中遠距離旅游拓展,旅游業已逐漸成為威海經濟的主導產業。
二、“互聯網+”背景下威海旅游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
1.對旅游電子商務的認知度低
一是從旅游企業的角度來看,雖然很多威海旅游企業已建立起自己的網站,但考慮成本因素,僅對景點和路線等做了基礎闡述,缺少大量且持續的后期軟硬件投入,在成本和收益的取舍之間猶豫不定。而且,大多數威海旅游企業對市場定位不準確,盈利模式不清晰,只追求多元化發展。二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許多旅游顧客屬于中老年群體,雖然他們具備一定的時間和經濟條件,但對互聯網或手機APP等功能普遍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認知。
2.旅游電子商務的資源相對匱乏
旅游電商的核心就是資源整合,即聯合其他產業同時進行推廣,持續更新資源內容。但威海旅游電商資源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旅游企業人才儲備不足,缺乏既熟悉旅游業特點又掌握電子商務知識的綜合型人才;二是旅游產品服務同質度較高,大多數的旅游企業品牌意識淡薄,其旅游產品無明顯亮點。據統計,超過一半的威海旅游電商平臺經營模式趨同,網站設計相互借鑒,內容更新不及時,特色不鮮明,缺少個性化的訂制旅游服務,而主要通過旅游產品差價、服務費和廣告費等來獲得微薄利潤,未能充分發揮旅游電子商務的優勢。
3.旅游電子商務的安全保障機制不健全
目前,威海市旅游電子商務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旅游在線平臺的不斷拓展,供應商數目的不斷增多,容易滋生各種違規問題。原因之一是旅游網站缺乏對平臺的監管力度,沒有出臺具體的監管機制,原因之二是一些不符合規范的中小型代理商借用規則漏洞來牟取利潤,發布虛假產品或制造低價陷阱,導致違規事件頻頻發生。所以,許多人不通過網絡購買旅游產品,主要是來自對于網絡安全的擔心。
4.旅游電子商務的信用維護有待加強
目前,制約威海市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消費者與旅游企業之間缺乏信任。現階段,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對于一站式自由行智能定制的呼聲日益強烈,但威海旅游電商企業對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系還基本停留在意識層面,沒有相應的旅游產品數據及運營經驗,更未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消費者互動,導致旅游消費者無法對旅游信息的真偽進行明確的辨認。
三、“互聯網+”背景下促進威海旅游電商發展的建議
1.轉變傳統模式認知,加速旅游電商創新
旅游電子商務的運營若僅通過網絡,用戶數量將很難有太大的增長空間。由于線上旅游的主要為青年群體,線下旅游的主要為中老年群體,因此,旅游電商傳統的運營模式可靈活轉變,將線上旅游與線下旅游進行有效地結合,擴大用戶數量,增加旅游電商的成長空間。比如,眾信旅游集團攜手寺庫,通過打通平臺和會員權益、同步展銷、聯合研發新產品等合作,充分發揮彼此優勢,互相提升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運營效率,擴大服務的群體范圍,攜手開拓消費新天地。
2.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提高服務質量
旅游電子商務是一門交叉學科,它不僅涉及到電子商務,還運用到管理學、營銷學、旅游學等基礎理論知識。而當前,國內對旅游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尚缺乏一個完善的系統,尤其是高校對于旅游電商人才的培養僅注重旅游專業知識的傳授,缺乏服務技能的提升。因此,高校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傳統培養模式,可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合理安排課程,并建立相應的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等,將理論知識與校外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提升旅游企業的人才和服務質量,做到“人人都是旅游推廣者,人人都是旅游從業者”。
同時,威海旅游企業可充分挖掘互聯網大數據,創立旅游公共服務智慧平臺,構建旅游電子商務聯盟。還可結合本地特色,比如,打造旅游歷史文化廊道,打響威海海鮮名片等,提供給旅游消費者體驗性更強、更具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發展旅游共享經濟。
3.健全法律法規,增強安全意識
作為政府,需迎合時代需要,加強監管,統籌旅游電商的發展規劃,通過法律來規范和保障旅游電子商務交易行為,《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法律制度的實施是促進旅游電商發展的必然過程。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對市場行為進行有效規范與積極引導,防止惡性競爭,從而起到凈化市場的作用。
作為消費者,要增強自身的消費安全意識,學會甄別網絡上的虛假信息,防范網絡交易安全的陷阱,在正規的旅游網站上瀏覽、訂購旅游產品和服務,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完善旅游電商信用體系
旅游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推動,更離不開消費者對旅游商家的信任。為切實保障顧客利益,政府可向旅游企業征收一定金額的誠信保證金,當消費者無法從商家得到合理的消費反饋和公正的糾紛解決時,可以從信用保證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對顧客的補償。這種舉措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顧客的利益,更能制約商家的行為。同時,政府應積極鼓勵旅游企業開發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教育層次顧客的APP,提高消費大眾對旅游電商的認知水平,并完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評價機制,進一步調整規范旅游商家行為,提高旅游電子商務信用度。
四、結語
威海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淀。作為在“互聯網+”時代下旅游業蒸蒸日上的海濱城市,威海將全力加速“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城市旅游品牌的建設,助推“全域旅游”,優化旅游電商市場環境,提供優質旅游電商產品和服務,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爭做山東旅游業的排頭兵。
參考文獻:
[1]熊文浩,稅正芬.談電子商務在我國旅游業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9,(02),50-51.
[2]李艷鵬.中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5),45-46.
[3]孟凡哲.明確旅游電商平臺責任 推進在線旅游有序發展[J].中國旅游報,2019,(03),A03.
[4]王望龍,陳麗,王明宇.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8,(2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