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430068)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的變革,國家間的關系逐漸密切,漢語國際推廣近年來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語言作為文化載體,成為促進文化發展的軟實力,也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漢語國際傳播工作,是促進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我國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
但是,我們在大力推廣和傳播漢語的時候,對“推廣”和“傳播”二詞卻沒有明確的認知和界定,漢語國際推廣和漢語國際傳播也常常被一概而論。目前,學術界傾向采用“漢語傳播”這一說法。但是,從“國家漢辦”設立和發展情況來看,“推廣”一詞出現的頻率相對更高。
究竟采用“推廣”還是“傳播”?筆者認為,從語義學角度來研究屢被誤用的“推廣”和“傳播”很有必要。
語義分析是關于語義系統結構與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借助語義分析,通過對語言符號和邏輯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推廣”與“傳播”的語義特征,從而正確有效得使用。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版)對“推廣”的釋義如下:
推廣:(動詞)擴大事物使用的范圍或起作用的范圍:~普通話/~先進經驗。
1.“推廣”一般意味著“推而廣之”,在用法上,屬于動詞
例1: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失敗、改進,一九五二年,黃乃研究出了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拼音盲文體系,第二年,獲得了國家教育部的批準,并在全中國推廣 。(畢飛宇《推拿》)
例2:這本書總結了他對詞語教學的認識和具體方法,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已由全市的刊物和用錄音方法,把這經驗加以推廣之外,他自己還是有求必應地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傳授給別人。(冰心《冰心全集第五卷》)
此二例(本文語例除特別標明外,均采自于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中的“推廣”指的是,擴大拼音盲文體系在全中國使用的范圍;擴大此經驗起作用的范圍。
2.“推廣”詞性和詞義的轉移。筆者通過查閱BCC語料庫里關于“推廣”的170條語料發現,“推廣”一詞有詞性和詞義的轉移現象。例如:
例3:當他想起在紐約大學修會計、大眾傳播和推廣銷售等課程,不禁失望得喃喃訴怨。(林語堂《朱門》)
例4:四科是總務科,人事科,研究科,與推廣科。總務科與人事科的事務用不著多說,因為每個機關,都有這么兩科。(老舍《集外》)
例3和例4中的“推廣”已經名詞化了。
例5:“求你了,別再說沒用的了。管他差多少年紀,我又不是你那沒用的女兒,你也不是我那沒用的父親。這還要我解釋嗎?這么無聊地推廣下去,神經會崩掉的。(村上春樹《IQ84 BOOK1》)
上例中的“推廣”很顯然也已不再是其本義了,而是“推理”“推論”之義了。
因此,“推廣”一詞在其使用的過程中,除了詞性會由動詞名詞化之外,詞義有時也會發生變化。
根據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對“推廣”一詞使用頻次的歷史統計,“推廣”一次是從1946年開始已經有以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的含義,且在上世紀50年代時使用頻次最高。
《現代漢語詞典》對“傳播”的解釋為:
(動詞)廣泛散布:~花粉|~消息|~先進經驗。
1.“傳播”一般指“傳布散布”,“傳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就是廣泛散布。在用法上,這是一個動詞。
例6:一批人在血泊中倒了下去,另一批人接過旗幟站了出來,革命思想傳播得那樣快,新文學也有不小的功勞。(巴金《隨想錄》)
此處“傳播”意即廣泛散布革命思想,且以動詞形式存在。
2.“傳播”詞性的轉移。筆者通過查閱BCC語料庫里關于“傳播”的1036條語料發現,“傳播”除了以《現代漢語詞典》里面標注的動詞形式出現,偶爾也會發生詞性的轉移。比如:
例7:經過了尤、姚之手,越來越豐滿,真成了一部言情小說。謠言的傳播就像瘟疫,在有知識的人群中也不例外。(宗璞《東藏記》)
例8:“公共關系就是一個社會組織運用傳播手段,使自己適用于環境并使環境適應于自己的一種……一種活動或職能,對嗎?”萬良緊張地一口氣肯定。(畢淑敏《看家護院》)
此處例7和例8中的“謠言的傳播”和“傳播手段”因為結構發生了變化,詞性也隨之名詞化了。
根據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對“傳播”一詞使用頻次的歷史統計,“傳播”也是從1946年開始已經有以目前人們所共同認可的含義,只不過在本世紀初時使用頻次最高。
根據上文的分析,“推廣”與“傳播”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除詞性相同之外,義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重疊。我們可以通過表1來說明二者的區別。

表1.“推廣”和“傳播”義素對比
如表1所示,“推廣”在最后一個義素“詞義轉移”前面打上了“±”號,意為它有時候可以發生詞性的轉移,而“傳播”就基本沒有;“傳播”所涉及的對象也比“推廣”要廣;與此同時,“推廣”側重于渠道和手段而“傳播”更偏向內容。
即便如此,“推廣”和“傳播”在具體使用時,還是有一些區別。通過對二者語料的分析不難發現,“傳播”的對象遠遠大于“推廣”。例如,我們可以說“傳播經驗”和“推廣經驗”,但對象是“謠言”時,我們一般只說“傳播謠言”而不會用“推廣謠言”。而且“推廣”在使用時,還有詞義轉移的情況,“傳播”基本沒有,大多是本義。
“推廣”與“原創”盡管詞性相同,形式類似,但它們在使用過程中還是有些細微的差別,基于這些細微的差別,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如何擴大漢語在國際上的使用范圍,我們應該借助于政策大力推廣,然后再通過各種渠道來傳播漢語。這樣,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會日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