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目的 研究普羅帕酮、胺碘酮對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發心房顫動(AF)患者的作用與效果。方法 選出我院在2016年8月~2018年12月采用普羅帕酮的47例AMI并發AF患者,將其作為A組,另選出在此基礎之上采用胺碘酮的47例AMI并發AF患者,將其作為B組,觀察比較其結果。結果 B組患者在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竇性心律維持效果都優于A組患者(P<0.05)。結論 對于AMI并發AF患者來說,在運用胺碘酮后,其治療最終的質量與效果對比普羅帕酮而言更為良好,可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普羅帕酮;效果;胺碘酮;心房顫動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2
AF指的就是十分普遍的心律失常病癥,其大多產生在器質性心臟病中。在患者產生AMI后,大多會伴發AF,這類患者的心室率一般都過快且不夠規律,大多會伴隨血流動力學方面的障礙,最終,病情有所加劇,甚至是產生死亡?,F階段,臨床中對于AMI并發AF相關的病情依舊沒有得到標準的治療指引,有研究人員指出了,對于AMI并發AF患者而言,在運用普羅帕酮、胺碘酮后,對比普羅帕酮,胺碘酮能夠得到更為良好的治療效果[1]。本文主要就對比與分析了普羅帕酮、胺碘酮對于AMI并發AF患者的作用與效果,并將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出我院在2016年8月~2018年12月采用普羅帕酮的47例AMI并發AF患者,將其作為A組,另選出在此基礎之上采用胺碘酮的47例AMI并發AF患者,將其作為B組。
A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在44~75歲之間,年齡均值(59±15.69)歲。B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在45~76歲之間,年齡均值(60±14.59)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 方式
對兩組患者都施予心電圖、血鉀等方面的監測。
1.2.1 A組
A組:對患者施予普羅帕酮:對患者施予鹽酸普羅帕酮注射液(由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所出品,批準文號即為國藥準字H44020249,規格即為35 mg*5支),第一次的用量就是70 mg,在共7 min中,靜脈推注結束;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十分良好的轉復效果,每分鐘連續施予0.5~1.0 mg,進行靜脈輸注,用量總共少于210 mg;對患者施予鹽酸普羅帕酮片(由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所出品,批準文號即為國藥準字H32023905,規格即為50 mg×50片/瓶),每日共450 mg,加以口服,在心率得到穩定后,變成每日共300 mg,加以口服。
1.2.2 B組
B組:對患者施予胺碘酮:對患者施予鹽酸胺碘酮注射液(由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所出品,批準文號即為國藥準字H20045108,規格即為2 ml:150 mg),第一次的用量就是150 mg,把其加至20 mL的葡萄糖溶液(由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出品,批準文號即為國藥準字H20003329,規格即為100 mL),在共10 min中,靜脈推注結束;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十分良好的轉復效果,間歇1 h追加共75~150 mg,用量總共少于450 mg;對患者施予鹽酸胺碘酮片(由北京順鑫祥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出品,批準文號即為國藥準字H19993347,規格即為0.2 g),每日共600 mg,加以口服,在心率得到穩定后,變成每日共200 mg,加以口服。
對兩組患者都共實施兩個星期的治療。
1.3 指標觀察
1.3.1 竇性心律維持效果
估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其竇性心律維持效果:顯效:AF得到停止;有效:AF偶有發作,但是,能夠自主停止,各臨床、血流指標等沒有得到改變;無效:AF并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即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相加之和。
1.3.2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估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這其中,不良反應主要就包括了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血壓降低。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錄入到SPSS 19.0統計軟件中,并對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竇性心律維持效果
B組在治療后其總有效率即為97.87%,高于A組即為82.98%(P<0.05);見表1。
B組在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即為6.38%,低于A組即為21.28%(P<0.05);見表2。
3 討 論
近幾年,人口老齡化逐步凸顯,使得AMI的患病率也有所提升。AMI指的就是因為心肌中過多的缺血而引發心肌急性壞死,患者較易產生AF、心力衰竭等,極大地威脅到了患者自身的生命[2]。對于AMI患者而言,其較易并發AF,所以,臨床中應立即對這類患者開展治療[3]。在這其中,十分普遍的治療方法主要就包括了心肌再灌入、溶栓等,然而,在治療結束后,患者較易產生復發。
所以,臨床中現階段大多運用藥品開展治療,比如,胺碘酮、普羅帕酮等。在這其中,普羅帕酮指的就是Ic型抗心律失常藥品,其能夠作用到細胞膜之上,減緩心肌細胞所具有的去極化作用;同時,還可以阻隔折返環中的所有興奮間隙,降低折返環總量,促進竇性心率得到康復[4]。然而,普羅帕酮會引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對患者帶來相應的影響,所以,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對此藥品要更為嚴謹地運用[5]。胺碘酮指的就是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品,其主要就包括了Ⅰ~Ⅳ類藥品全部的電生理功能,能夠阻隔心肌細胞膜中的各鉀通道,延展復極,中斷興奮折返,使得AF得到停止;同時,其還可以減少房室結、竇房結所具有的自律性,無需轉變室內傳導,以作用到血管平滑肌之上,阻礙鈣離子通道,擴充動脈,提升血液總流量;其在臨床中已經被大量地運用到對AF并發AMI患者開展治療[6]。
本研究的結果提示了以下的結論,B組患者在運用胺碘酮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竇性心律維持效果,都優于運用普羅帕酮的A組患者(P<0.05)。
總之,對于AMI并發AF患者來說,在運用胺碘酮后,其治療最終的質量與效果對比普羅帕酮而言更為良好,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孔 雪,高方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早期康復治療對心臟射血分數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8):843-845.
[2] 鄧伏雪,王小娟,胡云鳳,等.急性心肌梗死并發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臨床預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6(1):135-140.
[3] 張 麗,姚艷敏,宋巧鳳,等.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評分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1):1742-1744.
[4] 程 杰.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30-31.
[5] 徐 廣.經皮冠脈介入聯合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4例臨床觀察[J].安徽醫藥,2015,19(11):2203-2205.
[6] 劉榮魁,洪 波,鄭 瑩.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5):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