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煥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為了研究臨床慢性濕疹針灸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進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濕疹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把其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氯雷他定配合鹵米松乳膏外用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中醫針灸療法,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比對照組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上針對慢性濕疹患者采用針灸療法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慢性濕疹;針灸;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1
在臨床上,慢性濕疹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這種疾病的治療難度較高,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慢性濕疹的引發原因較為多樣化,且這種疾病的治療時間較長,容易復發,是當前臨床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我院通過對慢性濕疹患者采取針灸治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濕疹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把其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有40例患者,選擇的患者都滿足國家規定的慢性濕疹診斷標準,患者的自身皮膚比較癢。且反復發作,如果患者中出現一些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人、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都應該排除在外。平均把選擇的80例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40例患者。對照組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在20~69歲之間,患者的病程在半年到9年之間。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齡在19~70歲之間,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8年之間。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具體信息,沒有發現較大的差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臨床上的兩組患者分別選擇了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照組患者選擇了口服弗雷他定的治療方法,患者每天服用一次,此外還要一天外用兩次鹵米松乳膏。觀察組患者選擇了針灸治療方法,分別選取患者的內廷、曲池、合股、豐隆、足三里等不同穴位進行針刺治療,還要針對患者的手三里和足三里進行重點溫灸,還要進行半小時的留針處理,10次為一個療程,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項目
采用不同的診斷標準來評價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情況如下文所示:沒有出現皮損的視為0分;出現輕度瘙癢的視為1分;出現皮損太閑且有鱗屑角化的視為2分;有明顯苔蘚樣變的視為3分,患者病情非常嚴重且有明顯太閑樣變的視為4分。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患者能夠忍受的癥狀視為1分;患者病情不影響正常生活的視為2分;患者不能忍受的俄程度,且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視為3份;患者完全無法忍受且不能正常休息的視為4分。
1.4 療效評判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標準,評判準則如下所示:痊愈:經治療,患者的療效指數>90%;顯效:經治療,患者的療效指數為60%~89%;好轉:經治療,患者的療效指數為20%~59%;無效:經治療,患者療效指數<20%。療效指數=患者治療前積分和治療后積分的差值和治療前積分的比值×100%。
1.5 統計學方法
臨床對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分析,采用x2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a=0.05為標準,如果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觀察組慢性濕疹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慢性濕疹患者的臨床療效,兩組間進行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總而言之,慢性濕疹的誘因較為復雜,治愈所需時間較長,且容易復發,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慢性濕疹的治療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到目前為止,西醫對于慢性濕疹的治療并沒有較為顯著的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大都采用激素或者抗過敏藥物治療方法,當然這種治療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對患者的副作用較大,所以并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我國的中醫研究人員認為,慢性濕疹的引發原因主要是有外邪的入侵,導致皮膚濡養不足從而出現濕疹。這種疾病的主要問題出在脾方面,濕邪入體給患者的身體抵抗力造成的負面影響,采用針灸治療方法,能夠有效落實患者的驅邪工作,并且在針灸過程中選擇患者的清胃熱穴位進行針灸,還可以通過真的就陰陵泉實現活血清熱祛濕的功效。總的來說,在慢性濕疹的治療過程中,針灸療法起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對人體的副作用較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奏琴,王偉明,邱慧娟.針藥并用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7):57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