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提出新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積累語言知識,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文化重要因素,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重要措施。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 策略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為語感,語感就是對言語的直覺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覺性和自動化。我國最早提出語感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他曾對語感做了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在語感敏銳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兩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兩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說不盡的意味吧。”可見,在夏丏尊先生看來,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是一種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了解力。而王尚文先生則認為:“語感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的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是個體的人與言語世界的直接聯系。它表現為對作用于他的言語作品的內在反應能力,即聽和看(讀)的能力,也表現為因個人情意的需要或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而在感覺層面直接生成言語作品的能力,即說和寫的能力。”總之,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它是個體在長期規范的言語實踐中逐步養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比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敏銳的人,不僅能夠把握言語對象的字面意思,而且還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豐富內涵以及弦外之音、音外之意。
人們之所以可以不假思索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以及從語句或一段的開頭即能預測出整個語句或語段的趨向,可以在一瞬間辨認出詞義的細微差別和色彩感情,正是憑語感。具備了良好的語感能使人感受言語之精妙,洞見言語之精髓,把握言語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豐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諸如文化、審美的熏陶。可以說,敏銳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因素,是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小學生的語感是小學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
1.語感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
語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如果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感,那么語文成績就會較高,而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能力以及篇章能力,語言能力是基礎,而其核心就是語感,因為學生在進行交流時就需要依靠語感,語感被認為是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核心。
2.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感可以說是一種心靈上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語感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這一審美能力就可以通過培養語感的方式進行塑造。因此,強化對小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并提升其精神境界。
3.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我們日常交際的重要工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是語言的使用者,在生活中頻繁地進行著多種言語活動,目的也具有多樣化。而在這多樣化的目的中,語言一體感受的準確和靈敏程度與語感存在較大的關系。因此,切實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水平,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活動產生較大影響。
1.利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在現代教學中,學生詞匯積累情況較差,學生對句式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閱讀為基礎,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體會文章主旨,提升自身語感。此外,在教學中,朗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語感,同時有利于文化素養的培養,對小學生身心發展而言具有促進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內容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出對小女孩的同情憐憫之情。當讀到“她用小手搓著又紅又腫的腳,一會兒,小手也凍僵了。真冷啊,要是點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將用難過的與其將這句話讀出來。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染學生情緒,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語感,為后續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語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在自學的過程中培養自身語文素養,進而提高語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語言練習平臺,然后學生自己感悟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身語感。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聯想文章情感,感受文章作者表達情感,以此提高學生語言感知能力。例如,學習《開國大典》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宏偉壯觀的場景,以此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培養學生語感。
3.重視詞匯積累,提升學生語感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詞匯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語感。語感主要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將其轉化成自身的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詞匯積累情況并不理想,這對于學生預感培養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詞匯積累,豐富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在課余時間朗讀。此外,可以組織比賽活動,將學生積累詞匯進行比較,選出摘抄句子多且經典的學生,然后在班級進行分享。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興趣,豐富學生詞匯量。
4.背誦文章,培養學生語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背誦文章,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記錄一些優美的文章和句子,若是學生不經常學習和閱讀,記錄內容就會失去原本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背誦一些好的段落或者句子,為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礎。背誦并不僅僅是反復閱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含義,進而加強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在學生背誦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語感培養。
例如,學習《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內容和含義,然后進行背誦。首先,朗讀古詩。讓四個同學朗讀這一內容:第一個學生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第二個學生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以此類推,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其他的語感,進而發現自身不足,強化自身閱讀能力。基于此,當學生朗讀之后,對古詩內容有全面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為學生語感培養奠定基礎。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感培養。利用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詞匯積累,鼓勵學生背誦文章,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立秋.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 :39.
[2]梁竟瑜.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 :45.
[3]靳春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的方法[J].學周刊,2016,(07)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