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筠
【摘 要】在經濟自由化、一體化的競爭格局下,給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既要優化配置內部資源,又要動態性地與市場接軌。將戰略管理的思想引入到企業財務管理中,實現了動態性、全局性、長遠性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調整。前置風險控制是財務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有助于防范風險于未然,從源頭上控制財務風險。基于此,本文首先對財務戰略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進行闡述,隨后,對當前國內企業將前置風險控制應用于財務戰略管理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剖析。最后,以財務戰略管理的動態性、全局性為主線,提出前置風險控制的優化路徑,以期更新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理念,實現科學有效地防范風險、健康運作。
【關鍵詞】前置風險控制;財務戰略管理;應用;優化路徑
一、財務戰略管理的概念
財務戰略管理(Financial Strategic Management)強調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管理。即以企業生命周期為主線,運用理性戰略思維,對企業內部資源籌集、配置活動進行謀劃,通過分析、預測、反饋、調整等環節,動態性、全局性地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策劃,旨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科學性,使財務管理與企業戰略愿景相契合,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優勢[1]。從企業戰略為前提,著眼于未來,運用戰略管理的分析工具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評價,長遠性地規劃戰略性財務活動,結合企業內外部發展狀況,及時對財務戰略進行調整與優化,制定科學有效的風險防控策略,促進企業戰略愿景的有序實現。
二、財務戰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現代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動態性。以企業戰略為邏輯起點,強調更新財務管理思維模式,提高財務管理的連續性、循環性、適時性、權變性[2]。尤其是結合市場環境、競爭格局、內部資源配置等對財務管理決策進行動態調整,體現管理的靈活性。二是全局性。從企業戰略管理的高度出發,全局性地對內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財務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重視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全過程、動態地實施風險防范,為企業持續經營奠定基礎。三是外向性。基于市場競爭格局動態調整企業財務戰略,增強對外部環境的應變性,創造和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四是長期性。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戰略目標相適應,兼顧短期、長期利益,充分發揮資本配置與預警功能,培育企業的綜合競爭力[3]。
三、前置風險控制在公司財務戰略管理中應用現狀與問題
公司財務戰略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涵蓋的內容廣泛,前置風險控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序實現財務風險“防范于未然”[4]。以下,對現代企業實施前置風險控制措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
(一)管理層重視財務風險管理,但前置風險控制意識薄弱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縱深發展,現代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格局,管理層意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運作中舉足輕重。然而,當前的財務風險管理更重視事中、事后防控,而前置風險控制意識薄弱。由于前置風險控制的效果不明顯,管理層更關注風險控制的效果,如事中資金管理、事后財務審計等,既有數據又有證據,效果能夠直觀地展現。管理層不重視,財務人員也缺乏前置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同時,部分財務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經驗不足,難以發現財務風險源頭,導致對企業前置風險控制形同虛設。
(二)持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但缺乏有效的前置風險控制機制
財務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強化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的重要內容。由此,企業紛紛響應財政部下發的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的相關規定,持續推進制度體系的建設,以便落實財務人員的職責、提高識別財務風險的能力。然而,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中更集中于事中控制、事后補償,缺乏有效的前置風險預防機制,導致制度無法發揮全方位防范風險的功能體系。目前,企業事前風險預防只停留于以往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進行財務預算、簡單的數據分析,當發生風險預兆時也難有識別,錯過了風險防范的最佳時機。
四、現代企業前置風險控制的優化路徑
前置風險控制在財務戰略管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全局性、長遠性的視角,提出現代企業前置風險控制的優化路徑,以期能夠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根基。
(一)管理層及時更新財務管理戰略理念,將風險控制思維貫穿于企業管理全程
當今企業所處產業生態鏈隨著工業化、信息化的更新迭代,國內外市場已經由過去經歷了過去數十年粗放式發展,已逐步轉向國際產業鏈精細分工和跨組織、跨學科多維度融合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企業風險戰略必將成為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節點,貫穿于企業管理全程,而在戰略高度前置風險控制措施,正在對融合跨界發展風險各環節邊界理性認識后可以主動參與的行為,如“機會成本、表外成本”等決策相關概念引入日常決策管理。
(二)全面提升企業職能部門風險管理意識,關注各職能部門風險反饋信息,提升公司戰略的實施效果
現代企業的管理層要更新管理理念,與時俱進,在關注財務管理的同時,必須意識到前置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雖然這一階段效果并不直觀,但能夠在決策制定前預防風險,為決策優選提供可靠依據與信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企業職能部門職員自身風險識別素養的培育,可采取集中培訓與自我深造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是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生動、靈活地向職能部門職員展示前置風險控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根據企業業務屬性結合案例分析成果制定和固化風險判斷、識別、防范、應變、處置方案。這樣可以從戰略高度將事前、事中、事后風險控制有機結合,在保障全面實施財務戰略管理的同時提升企業戰略管理的效率與效益。
(三)完善財務戰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專業化信息傳遞路徑
在重視前置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完善財務戰略管理體系,將事前風險預防納入其中,嚴格執行力度,全面推進財務風險控制。結合行業特點、企業發展階段等,構建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并適度設置前置風險的定性指標,切實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加強職能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分工明確、職責明晰,調動全員性地參與到財務戰略管理中,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強化財務監督管理力度。建立收集、分析、匯總、判斷、全面呈報管理層這一風險管理信息傳遞路徑是前置風險控制的有效保障,加強“事前籌劃”,有效防范決策失誤,降低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持續推進財務戰略管理向精細化轉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與效率。
(四)全面整合財務戰略,促進前置風險控制與戰略有效結合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日趨復雜,以資金管理為主線、以風險控制為關鍵,全面整合財務戰略管理,促進投資、籌資、運營等相互配合,財務與運營部門高度配合,提高財務戰略管理的效率。財務管理與企業戰略愿景相結合,在制定前引入前置風險控制,細分戰略,重點關注解決風險性質與企業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匹配對應關系,實現財務戰略制定的具體化、細節化,維持二者的動態平衡,促進企業高效運行。戰略制定不僅建立了市場、行業信息上,還要結合企業風險防控能力,加強事前的籌劃、調研,從源頭上遏制風險,促進前置風險控制與戰略的有效結合。
五、結語
目前,我國經濟上行壓力巨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現代企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全局性地對展開財務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前置風險控制在財務戰略管理中地位顯著,運用得當能夠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主動占據戰略部署中的有利位置,為培育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保駕護航。定根基。
【參考文獻】
[1]孫麗華, 倪慶東. 基于價值鏈管理視角的企業財務戰略管理[J]. 山東社會科學, 2016(10):126-130.
[2]李鍵. 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財務戰略管理探析[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6(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