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佳穎
【摘 要】網絡消費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刺激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網絡交易的虛擬性、高科技性、泛地域性以及現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網絡消費問題頻發。本文主要分析了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完善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
加強對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的研究可以改善消費者在網絡消費中所處的劣勢地位,有效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升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一、我國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中面臨的挑戰
1.1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限制
網絡的虛擬化特征,造成網絡交易環節和傳統交易方式有著較大不同,整個購買過程是在網絡上操作的,最后通過快遞送達。在這樣的交易環境下,經營者具備更多優勢,而消費卻并不了解產品或相關服務的詳情。這就令經營商在網絡銷售過程中,通過信息優勢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由于網絡交易的消費者只能通過經營者信息來了解產品或服務,因此,經營者應負有主動披露真實信息的義務。但事實上,經營者不僅不會這樣做,還有可能不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由此可見,網絡經營者有意隱瞞事實的行為即使未造成損害,也極大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
如今,網絡購物已經人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購物形式,但在網絡購物中人們的知情權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網絡購物中人們更多的是通過購物評價來判斷商品的質量,但店家往往會借助這一特點,找人代刷好評,使消費者無法真正獲知商品的實際情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權益。
1.2網絡消費者的求償權行使困難
由于經營者在網絡交易中常常可能會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消費者對于經營者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對其合法求償造成一定影響,也不知道該向哪個法院進行訴訟。在搜集有效的證據環節,消費者又苦于無法提供充足的證據,雖然網絡購物流程并不復雜,但很難搜集證據,主要表現在:第一,很難調查清楚對方當事人真實基本情況及信息。第二,由于買賣雙方的約定多為口頭形式,缺乏有效的書面契約,關于商品的很多真實信息都無明確的書面規定【1】。
1.3網絡消費者的隱私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是指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為了促進交易完成或者更好地接受服務,而向賣方或賣方委托第三方提供的個人信息。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與一般個人信息雖有交集,但也存在不同。消費者通常在購物網站注冊時要提供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這些是屬于網絡交易中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此外,消費者在交易中的電子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等與交易有關的個人信息也屬于消費者個人信息。但對消費者來說,網絡的安全漏洞和網絡經營者的誠信度給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很大不確定性,這給消費者帶來很多不便,容易泄漏消費者的一些個人信息。
例如,李女士通過某購物網站購買了商品,但因為商品的質量問題和賣家產生了糾紛,隨后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之后,李女士頻繁遭到賣家的電話騷擾,還發現自己的購買記錄、家庭住址、手機號等信息被公開,賣家未經消費者的同意,擅自公開消費者的信息,對李女士的隱私造成了嚴重的侵害。
1.4網絡消費者的安全權受到較大的威脅
互聯網為網絡消費的一系列流程提供相應的平臺,從簽訂合同到最終付款,消費者的信息在交易過程中都存在泄露的可能。比如,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支付款項,若泄露其賬號,則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可能受到嚴重的侵害,進而造成經濟損失。在開放的互聯網中,黑客可能會盜用消費者的信息,使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中的個人賬戶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經營者會將自身的信息提供給對方以實現網絡交易,并且借助其他的方式誘導性宣傳自身商品,還可能利用不正當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
例如,在網購中經常會遇到網店承諾返現的情況,某小姐經常網購,最近找到一家網店承諾購物能返100元的紅包。某小姐挑選了一件500元的毛衣,并詢問賣家如何獲得紅包。賣家給某小姐發送了一個二維碼并稱只要掃描該二維碼,就可以獲得紅包。某小姐掃描后發現,紅包界面并未出現。懷疑自己遇到了騙子,于是急忙聯系賣家,可賣家已下線。不久之后,某小姐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并立即報了警。經警方調查,當時掃描的二維碼中含有木馬病毒,盜取了某小姐的銀行卡信息【2】。
二、完善我國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措施
2.1加強對網絡消費者知情權的保護
在網絡交易中,由于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到所要購買的商品,因此獲得的商品信息幾乎全部依賴于經營者的提供,因此消費者知情權實現的最大障礙在于經營者。要確保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就必須通過法律法規對網絡經營者的強制性信息披露義務做出具體規定,并明確違反此義務的法律責任。具體而言,首先,應確定網絡經營者必須實事求是、完整詳盡的提供其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務的信息。對于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的變更也應當及時披露。其次,網絡經營者應當對其個體信息具有披露義務,如在網站的顯著位置比如主頁上公示經營者的名稱、住所、電話、電子信箱及其他能夠與企業進行迅速、簡便、有效聯系的聯絡方式,經營者應該披露其真實身份。最后,如果經營者有虛假陳述、隱瞞事實等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2加強對網絡求償權的保護
網絡消費者在網絡交易過程中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有權向經營者索賠。但在網絡交易環境下,消費者常常很難找到網絡交易中的經營者。就在網絡交易中保護消費者依法求償權而言,除了加強信用認證體系建設,規范網絡交易市場準入規則,確認網絡交易經營者主體資格之外,鑒于網絡交易經營者較消費者擁有更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技術條件,因此,有必要在此類案件中,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做出適當的調整。只要消費者能夠初步證明自己是通過某網絡從網絡商家處購買了商品或接受了服務,那么,經營者就要承擔證明商品或服務符合合同的約定、商品質量無瑕疵的舉證義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