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林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才的流動日益頻繁,對人才的需求也發展為全方位、多層次的復合人才,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職院校應抓住這一機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對勞務輸出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方向與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勞務輸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才的流動日益頻繁,勞務輸出的規模與范圍日益擴大。勞動者不僅在本國的不同地區進行流動,面向國外的勞務輸出數量也日益遞增。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促使就業需求產生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要求,對人才的需求也由原來的高精尖人才,擴展到為全方位、多層次的復合人才,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職院校應抓住這一機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一、勞務輸出的意義
勞務輸出是一項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事業。國內勞務輸出的工資報酬通常遠高于輸出地,國際勞務輸出人員的工資報酬更是豐厚。“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為勞務輸出利益的真實寫照,可極大增加勞務輸出地的地方收入,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勞務輸出不僅僅是經濟的交流,還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許多方面。通過勞務輸出人員,可以將我國先進的思想、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圖景傳播到世界各國,從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減少對中國的誤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為我國的勞務輸出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國內勞務輸出有利于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對外勞務輸出可以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增進國際交流。在國內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通過國際勞務輸出向國外轉移勞動力實現就業,是解決我國富余勞動力出路的重要途徑。做好勞務輸出,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勞務輸出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方向與思路
隨著國際勞務市場競爭的加劇,對勞務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水日益提高。高職院校要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培養時代需要的全方位、多層次、高素質的復合人才。
(一)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
高職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找準市場切入點,進行科學合理定位,重點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級崗位技能型人才。并根據社會的需求和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優化培養模式,樹立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位一體的創新教育觀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優化整合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根據社會需求,對專業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與優化。在教學體系上突破學科型,突出實用性、通用性和靈活性。例如,電子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整,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突出電子產品設計能力教育這一主線,著重培養學生電子產品設計、電子產品生產管理及電子產品維護三大職業核心能力,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同步,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拓展,提供圍繞專業技能的應用課程,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個人的潛能進行選擇,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教學特色,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融入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底蘊的培養,讓學生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成為一專多能、具有良好個人素養的社會需要的人才,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四)加強實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對于學校與企業來說是雙贏,通過建設起一個全新的平臺,讓學生不但能夠在學校學習,而且還能夠到企業開展在崗實習,提升專業技能水平。通過采取校企合作這一模式,所培養出來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很好地符合企業要求,極大的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此外,實行校企合作,還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可以更為準確的掌握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并且有效調整教學計劃,提高培養的針對性。
(五)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加強對口合作的培養人才的模式。在高職院校和企業實行校企合作后,企業確定對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根據企業確定對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制定才培養目標與方案,確保學校教學與企業的需求相一致,確保學生實現對口精準就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突出優點,是企業可以依據自身需求,對高職院校下人才訂單,學校依據訂單的標準和要求,有針對性的確定人才培養策略,定向培養人才,并將畢業生輸送至企業,從而實現高質高效的就業接軌。
(六)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
通常情況,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技術與資金都相對緊張,所以常常無法獨立的建設起高標準的實訓基地。而實訓基地的質量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由學校和企業一同建設實訓基地,不但能夠解決學校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企業將現代化設備以及實際崗位指導人員投入到學校,通過實訓基地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滿足企業所需求的人才標準,解決企業招募職業技術人才困難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七)根據國際勞務市場需求針對性的開展專業培訓
國際勞務市場對裝備制造類、服務產業類、建筑施工類、對外漢語教育類、醫療服務類、IT類的勞務人員需求較多。高職院校要重點開展上述六類人才培訓。培訓內容以專業實踐技能和應用外語為主,培訓模式以校企合作的工學交替模式為主。與企業的崗位實踐相結合,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經驗方面進行集中訓練。此外,還要開展涉外知識、東道國民俗知識、勞務輸出法律保障知識等培訓,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八)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
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情況和專業特色主動聯系境內多種形式的外資企業,校企雙方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境外就業渠道除選擇優質中介外,高職院校還可自己籌建國際勞務輸出合作基地,為學生提供最新最安全可靠的實習和就業信息,為學生提高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技能發展等相關的知識融合到就業指導工作中去。針對國際化就業開設相關政策、國際法律法規、文化和禮儀、面試技巧等方面講座設立就業咨詢室,結合專業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實行分類分階段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人才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的頻繁流動已成為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應抓住這改革契機,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時代需要的有核心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東輝;李明強;高職高專教學改革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J];才智;2015年09期
[2]郎振紅;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