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文化生態學是將文化跟生態學有機結合起來的學科,在文化生態學角度下能夠將調動生態科學服務于課堂教學,使得課堂更為積極活躍。本文章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探索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研究策略。為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文化生態學;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1.文化生態學的簡介
文化的出現與發展,不單單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標志著人類與外部環境的適應在不斷加強,因此文化的性質和特征與人類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文化生態學是將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跟研究方法應用于文化研究方面的科學。文化生態學的理論和概念主要是用來解釋文化適應環境的過程。文化生態學認為文化的產生受經濟、環境、社會、人的思維方式等多種條件的影響,文化生態學正是通過研究這些影響因素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來豐富和發展自身學科,并為其他相關的學科提供指導借鑒。
2.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單一,教學不靈活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其文化特征也與中文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有些老師的英語教學的靈活能力稍有欠缺,不懂得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固守以前的英語教學理念,遵循先前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課程設置單一,每堂課傳授的知識過多,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所學到的知識。
2.2課堂以老師為主體
課堂教學仍然以老師為主體,老師源源不斷的輸出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這種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會下降,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游離課堂的狀態。
2.3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英語語系跟中文的不同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困難,加上,在英語學習時沒有相應的英語氛圍,不能感受本土化的學習環境。學習語言的秘訣就在于掌握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學習是需要通過長久的鍛煉積累得來的。如果課堂上老師的教授知識單一的輸出,缺乏生動性,久而久之,耐心程度不夠的學生會認為英語過于枯燥乏味,逐漸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4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認識不夠
有些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文化的輸出,只注重英語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文化生態學認為,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原生態的文化會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的英語老師沒有海外學習的經歷,自身對英語文化的理解程度也不高,無法對學生進行文化層面的教授。導致課堂出現文化缺失的現象。
3.文化生態學下如何開展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3.1進行課堂創新,設置靈活型課程
在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課堂中,老師跟學生作為課堂的兩大生物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環境,教學任務,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學內容的感興趣程度等靈活設置課程類型。同時整合校內外資源,在校與老師進行充分溝通學習,校外通過網絡與家人進行交流等方式使用英語。將英語學習跟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生活中也能經常使用英語,達到熟能生巧的狀態。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出發,調動一切的環境因素,為學習英語文化服務。
3.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且語系與母語中文不同。這使得我們在英語學習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外語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熟練運用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生態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對英語國家的風俗介紹,奇聞異事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或講解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活動。使的課堂由原來的僅靠教師的教授知識的單向輸出,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雙向互動。
3.3轉變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以及學生思維方式的進步。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課堂的需要,老師不單單是唯一的傳道受業者,學生在課堂外也能學到很多的知識,這就需要老師提供一個可以讓學生進行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嘗試,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講解,不僅能加快其他同學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而且還能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老師由以前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現在課堂的引導者,及時對學生講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
3.4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不同的學生生態位置不同,學生作為獨立的生態個體,每個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加之,英語作為外來語種,使得英語在課堂的學習中有很大的特殊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學習方法,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地差異。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積極凸顯學生的個性。通過開展英語學習有關的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思維上的發散,增進師生之間交流,加強學習上的溝通。老師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不合理的學習態度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文化生態的科學指導下既保留共性,也尊重個性。
3.5提高學生的文化教學
有不少的老師跟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只需要學會語法、拼讀,能使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就可以了,這是對英語學習的一種誤解。文化生態系統要求英語學習要充分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只有對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加強對自身的文化修養,更加順暢的進行英語交流,避免與英語國家人民進行交流時出現的失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以英語教材為依托,鼓勵學生多多閱讀英文書籍,觀看英文報紙,不斷了解英語的文化,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同時,老師應不斷介紹中西文化的差異,避免在與外國人交流時產生誤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3.6注重學生心理環境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學生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容易走向攀比、拜金主義。而且使用英語的國家大多數經濟比較發達,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如果利用不合理,難免會傳染不良風氣。這就需要老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對學生做出正確積極的引導,教導同學要明辨是非,一切的消費要以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為前提,不可盲目消費不能過度消費,也不能超前消費。同時,在課堂上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要積極鼓勵,創造一個平等、積極的學習交流環境,充分利用教學設施,盡量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例如,小王同學天生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大一的英語老師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小王沒有太多的關心,以至于小王對英語課無感,成績一直不理想。大二換了一位老師,及時主動的找小王了解情況,幫助小王融入課堂,一個學期下來,小王的成績突飛猛進。因此老師讓內向的學生提高在課堂中的存在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進行學習。
4.結束語
將文化生態學應用于課堂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大創舉,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態學下,充分的利用文化,思維,環境之間的聯系,完善課堂的教學內容,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文化生態學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還有很多,需要日后不斷地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莫秀云,王小燕.生態化教學設計的典范——《如何巧妙設計英語課堂》述評[J].大家,2012(1):52-81.
[2]黨純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32-41.
[3]趙爽爽.教育生態學視角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10):67-93.
[3]劉向萍,教育生態視角下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J].職教通訊, 2015(8):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