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星
【摘 要】在碎片化學習時代,人們的生活被各類時事務填滿,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越來越少,為了不影響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大多會將學習時間分割利用,提升學習應用效果。因此,在碎片化學習時代,提升高等院校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效果,可以促進學生碎片化知識的積累,使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提升學習和實踐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高等院校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實踐。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高等院校;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
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促進高等院校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促進傳統教學與微課教育的雙向應用,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對學生進行微課教育引導,每次微課學習通過設定專門的主題,學生可以在微課群中自由交流,將一個大的知識體系分化成若干的知識點分發給學生,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碎片化時代的內涵分析
碎片化初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后現代主義文獻當中,所呈現的是一種過程和方法,是指相對完整的物件被分割成各類細小的零件和碎片,然后在人的思維構建中再重新變成完整個體。在學習領域促進碎片化的應用,是與當今社會相匹配、相適應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并呈現出學習主體的多樣性、學習客體的多元化以及學習方式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特點。
二、碎片化學習時代高等院校微課資源開發和應用的意義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成為各行業發展的趨勢,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和閱讀,因此也就形成了碎片化學習的時代。該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短、平、快,學習者根據自己學習和生活需要,分割學習時間,在每個碎片時間中學習連續性的知識點,進而對學習內容進行細分和總結。而“微課”作為微時代的衍生品,將每一個系統的知識點分割成細小的部分,符合碎片化學習時代發展的特點。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每一節微課的時間都非常短,如果占用學生大塊的課堂或休息時間,不僅會顯得不連貫,學習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有針對性地選擇微課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較短的時間鞏固學習過的知識點或對新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1]。
三、碎片化學習時代高等院校微課資源開發的途徑分析
(一)組建優質的微課資源開發團隊
微課系統是由眾多細小知識點組成,雖然每一堂的時間都很短暫,但是在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卻需要大量的智慧投入,僅靠專業課教師一人之力,是很難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囊括在內的。因此,高等院校在面向碎片化時代的同時,在開發微課資源的過程中,應該依托自身的學術資源優勢,組建一支完善的開發團隊,其中,與課程相關的高級任課教師擔任資源開發的中流砥柱,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把關人的角色,對課程內容進行縮略或擴充,多年和智能設備打交道的年輕教師負責設計微課模式,形象好、口才好的教師負責講課工作。大家通力合作,為微課資源的開發提供人才儲備依據。
(二)有效分割微課課程內容
與傳統高等院校的課堂相比,微課具有兩個優勢,一是時間短,每次課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就可以完成學習;而是課程內容需要被分割,要求專業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將原本完整系統的課程內容分割為多個細小的分支,放置到微課的講解當中,保證每堂微課都有重點和難點,保證知識點分割的全面性,并保證學生能夠在每次微課中獲得專業理論或技能的提升。被分割的知識點碎而不亂,并照顧到學生的平均素質,對于促進學生理論積累和技能提升來講具有重要意義。
(三)選擇合適的微課表達方式
在碎片化學習的時代,資源開發的教師應該認識到微課不同于傳統課堂,學生可以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教師情緒的帶領下進入到各種學習情境中,促進能力的提升。在微課設計中學生面對的是毫無感情色彩的電腦或手機,教師的講述形式如果一板一眼,和照本宣科無異,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因此微課教學形式的選擇也很重要,資源開發小組應該有效研究當下年輕人感興趣的內容,采取“錄屏和PPT”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電腦或手機前更直觀地感受學習氛圍,為微課資源的開發和更新提供條件。
四、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高等院校微課資源的應用研究
(一)構建傳統教學和微課教學的雙重教學模式
當前,部分高等院校雖然已經逐漸適應了網絡教學的模式,將微課教學形式引入到課堂當中,但是卻沒有與傳統課堂合理搭配。因此,在碎片化學習時代的引導下,高等院校教師應該認識到微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是為提升和鞏固學習者理論和技能服務的,不能一味地追求時髦、追趕流行在課堂上直接播放微課視頻,應該將微課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到一起。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的總體框架傳授給學生,在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點疑問讓學生在微課中尋求答案。兩種教學模式齊頭并進、交互進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比如一些非專業課內容,教師可以直接將考試內容布置到微課平臺上,讓學生自測或互相測試,實現知識鞏固和能力提升的目的[2]。
(二)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全面推廣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也為碎片化學習效率的提升帶來的福音。因此,在促進高等院校微課資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微課內容進行推廣,讓在校學生免費觀看和答題的同時,開發教師可以將這些資源放置到網絡當中,如推送到教育公眾號、社區教育網等,新登錄的用戶先贈送幾堂免費的課程,滿意的話可以直接付費觀看,將收益資金用到后續的產品開發當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平臺設置預習和在線測試環節,根據學生預習情況更新教學內容,在線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耐心解答學生的留言問題,讓學生透過微課平臺拉近和教師之間的距離,進而推動微課資源的應用效果。
(三)構建“主題化”微課資源庫
當前,高等院校開發的微課資源,雖然類型和內容豐富,但是卻缺乏規劃性,經常會為了迎合碎片化時代刻意將知識點分割得過于細碎,這樣一來大量的知識點被重復論述,學生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各專業課的教師應該合理構建“主題式”微課資源庫,將專業主課程分解成各細小的微課程,并設計成細小的專題知識點配套引進學習任務、線上測試、訓練任務等板塊,保證知識點系統整體性的同時,也更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和學習,保證各知識點相互聯系不孤立,進而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更有效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五、結語
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促進高等院校微課資源的開發,要求院校組建優質的微課資源開發團隊,有效分割微課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課表達方式,促進課程開發的有效性。在推動微課資源應用的過程中,院校則應該構建傳統教學和微課教學的雙重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全面推廣,構建“主題化”微課資源庫,為高等院校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劉芳.高職微課開發的理論基礎、基本原則與應用策略[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3):110-113.
[2]周怡安.淺談碎片化學習時代高職土建類專業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J].經濟師,2018(0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