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 目的:分析與研究中醫導引護理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導引護理法。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導引護理法的能夠有效地提高臨床效果,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中醫導引護理法; 神經根型頸椎病; 臨床效果; 滿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02
Clinical Effect of TCM Guided Nursing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Disease/LI Dongm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4):-88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guid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disease.Method:A total of 8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December 2017.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CM guidance nursing method.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CM guided cerv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TCM guided nurs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disease; Clinical effect;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men 361000,China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工作壓力的增加,脊椎病患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1-2]。脊椎病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同時也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3]。本次研究為進一步探討中醫導引護理法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特意選取了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現把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
年齡29~67歲,平均(48.3±5.9)歲;病程0.6~4.8年,平均(2.78±1.5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0~66歲,平均(49.7±6.3)歲;病程0.5~4.9年,平均(2.69±1.62)年。
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生命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健康宣教及科學的用藥指導。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導引護理法,主要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頭頸慢動作,寧靜思考。首先要求患者要端正地坐在凳上,雙眼平視前方,挺腰直背,呼吸要均勻,全身的肌肉要盡量保持放松,腰背挺直,調勻呼吸,全身放松。低頭看海,要求:頭部緩慢低下,下頜要緊貼胸部,保持5~15 s后再將頭部慢慢歸位。左顧右盼,要求:患者的左耳盡量貼近與左肩,保持5~15 s后頭部回歸原位,按照同樣的方式右耳在進行1次。左右旋頭,要求:頭部緩慢向左側旋,視線要盡可能的向左肩上方向的后側看,在保持5~15 s后頭部歸位,然后按照同樣的方式完成右側的操作。以上四種方式依次進行,每隔30秒再做第2遍,根據患者情況重復5~10遍。(2)穴位按摩。對按太陽穴:患者雙手的拇指要按在左右兩側的太陽穴,剩余的四指要放在頭部的兩側,按揉15~30次。按摩百會穴:患者要用中指或者食指重按揉頭頂的百會穴15~30次。按揉風池穴:拇指按揉同側的風池穴,剩余四指要由輕到重按揉頭部兩側15~30次。提拿頸肌:把手上舉放在頸后,拇指放在頸外側,其余手指置于頸肌對側,兩手用力對合,提起并放松頸肌,并順著風池穴方向拿捏到大椎穴15~30次。按揉缺盆:將手的四指放在對側耳下翳風穴處,順著胸鎖乳突肌的方向揉按15~30次缺盆穴,動作要輕柔,力度要適中。兩側交替進行。按壓肩井:手中指指腹由輕到重按揉對側肩井穴15~30次,并要兩側交替進行。斜摩大椎:手四指并攏置于患者的上背部,反復斜摩大椎各15~30次,力度要大,直到局部發熱位置,兩側交替進行。對按內、外關:用拇指尖放在手的內關穴,中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同時用力按揉0.5~1 min,雙手交替進行。五指梳頭:雙手五指微曲置于頭頂兩側,順著發際沿頭頂到腦后的方向做“梳頭”狀,共15~30次。以上按摩手法一日兩側,分早晚完成[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根據相關標準分為三個等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沒有不適的感覺;有效: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與改善,出現輕微不適;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同時出現嚴重不適感[5-6]。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調查主要是根據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調查主要分為3個分值選項,主要包括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并讓患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問卷調查的滿分為100分。其中,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為80.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95.0%、80.0%,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干預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頸椎病主要發病與中年人群體當中,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慢性退行疾病。引發脊椎病主要的原因就是外傷、慢性勞損及姿勢不良等,并會嚴重地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與學習。根據中醫學的研究來看,頸椎病屬于“痹癥”范疇,患者由于受到風、濕、寒共同的侵襲后,其經脈、血氣的運行不暢,并堆積在頸部筋脈和骨節等相關部位,從而形成神經根型頸椎病[7-8]。
中醫導引護理法主要依據的原理是《內經》中提到的“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按摩醪藥”,并結合現代醫學來對頸肩部位的生理、病理、解剖等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編制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導引護理方法[9]。在導引護理方法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按揉百會穴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的疏通全身的經穴,同時也可以調節患者機體的氣血陰陽。拿揉風池穴與頸部肌群,能夠有效地理順脊柱兩側的筋骨,幫助患者的脊柱恢復正常,提高頸椎的穩定性[10]。缺盆、肩井、大椎穴的位置夠位于頸部肌群的起止點,對這些部位進行按摩可以有效地調節肌肉的張力、緩解肌肉痙攣減少患者局部的疼痛感。合谷、內外關可以補氣養血、疏經活絡、緩解上肢的脹痛、麻木現象。梳摩頭頂可以增強對頭皮血管感受器及頭皮神經末梢的刺激,提高大腦的供血能力,減輕患者的眩暈及乏力癥狀。因此,中醫導引護理法不僅可以增強頸肩部的肌肉耐力及肌肉的耐疲勞度,同時也可以增強對頸椎與軟組織的鍛煉,調節患者的神經[11-12]。
根據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采用中醫導引護理法的觀察組,其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進一步證明,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導引護理法的效果十分顯著,中醫導引護理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效果,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護理滿意度。因此,中醫導引護理法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穎.中醫臨床路徑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6):85-86.
[2]胡娜,黃小麗,羅彩花,等.項痹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5):65-66.
[3]雷明星,陳永華.探討中醫導引與整脊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4):3173-3174.
[4]王喜霞,岳麗娜.探討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6):192-193.
[5]周群悅,劉淑芳.頸椎病的護理[J].心理醫生,2017(33):297.
[6]陳偉,寧順強,付濤,等.探討中醫導引與整脊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醫學信息,2013,26(14):390.
[7]黃志玲,王玉翠,楊雪紅,等.綜合性圍手術期護理對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7,31(16):143-144.
[8]喻雯.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神經根型頸椎病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6):19-20.
[9]趙立軍,劉長喜,趙力波,等.易筋經功法配合骨通貼膏對頸型頸椎病頸椎生理曲度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7,39(6):830-834.
[10]謝雪茹,林文霖.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頸椎病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0):81-83.
[11]儲蘭芳.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1):3522-3524.
[12]譚炎金.中醫導引與整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6):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