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楊萍,李冬梅,蔡國慶,劉淑卿,黎佩儀
(1.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醫院,廣東 東莞523573;2.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院,山東 煙臺264100)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患者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而導致,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功能障礙等,部分患者還可伴有肢體、語言、聽力障礙,嚴重者還可出現偏癱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針灸能平衡陰陽,通經活絡,改善肌張力[2]。本文旨在研究康復訓練與針刺聯合治療腦卒中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東莞市常平醫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6~81歲,平均(65.43±9.86)歲;病程8~20 d,平均(12.73±2.13)d。研究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5~82歲,平均(65.45±9.87)歲;病程7~22 d,平均(12.72±2.1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相關規定。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頭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癥狀、影像學診斷均符合《神經內科疾病診療指南》中腦卒中診斷標準[3]。②中醫診斷標準:神昏、口眼斜、半身不遂、不語、偏身麻木等均符合“中風”范疇。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資料完整和主動配合者。
1.4 排除標準 心理、神經疾病者;孕產婦;嚴重肝腎疾病者;其他相關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康復訓練。①被動運動:指導患者臥位、坐位良肢的正確擺放方法,對患肢緩慢牽拉進行抗痙攣治療,幅度根據患者耐受程度決定,協助患者取坐位,糾正其坐姿,從有依靠到無依靠逐漸展開訓練;指導其進行抬臀訓練,輕叩肌腱,擠壓肌腹,上下肢進行聯動帶動患肢運動,若患肢功能已有改善則指導患者健肢帶動患肢運動。②主動運動:指導患者借助外力站立,循序漸進到能自行站立,當站立平衡3級或患肢能支撐起身體重量的3/4時可指導患者進行平衡杠內步行運動與室外、活動平板、室內步行訓練,每次30~45 min,每日1次;指導患者穿鞋、穿衣、吃飯等生活活動,并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上下樓梯活動,強度以不出現疲勞為宜。1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d,持續治療2個月。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①頭針:患者取平臥位,取百會、神庭、顳三針、頂顳前斜線等穴,常規消毒,平刺15~30 mm,快速捻轉,得氣后留針25 min,每日1次。②體針:患者取平臥位,取穴以患側陽明經穴為主,上肢選極泉、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穴,下肢選髀關、梁丘、足三里、陽陵泉、豐隆、解溪等穴,穴位常規消毒,進針20~45 mm,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5 min,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d,持續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②運動功能:采用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評定量表(FMA)進行評定,包括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則功能越高。③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包括意識水平、視野、面癱等,分值為0~42分,分值越高受損越重。④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包括進食、洗澡、穿衣等,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能力越好。⑤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定,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軀體功能等,滿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各項血脂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1 兩組腦卒中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TC TG HDL LDL研究組 41 5.78±0.52△ 1.86±0.47△ 1.20±0.38△ 3.72±0.34△對照組 41 4.18±0.42 1.34±0.20 1.52±0.54 2.75±0.22
(2)FMA、NIHSS及ADL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FMA評分、NIHSS及ADL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評定量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評定量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FMA NIHSS ADL研究組 41 62.56±5.81△ 10.03±1.62△ 75.64±5.47△對照組 41 44.63±5.32 15.36±1.78 56.31±5.04
(3)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物質功能 軀體功能研究組 41 82.16±2.24△ 83.21±2.34△ 83.14±2.32△ 82.62±2.05△對照組 41 71.03±2.13 71.20±2.21 71.42±2.13 72.41±2.03
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一旦發病,病情進展快速,其致殘率與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腦卒中的病死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幸存者大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等障礙,致使其日常生活能力顯著下降,影響其生活質量,也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5]。
康復訓練通過牽拉、按摩患者患肢,指導其進行站立、坐、行走、上下樓梯等主被動訓練,能有效改善其肢體功能,促使神經功能盡快恢復,降低致殘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6]。此外,康復訓練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激活處在休眠狀態的神經因子,再建、重組腦功能,進而促使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但部分患者未能持之以恒,或個體差異等因素,較難獲得理想效果。腦卒中屬中醫 “中風”范疇[7],主要病機為瘀血阻絡、腦府失養。針刺百會、神庭、顳三針、頂顳前斜線等穴,可有效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陽氣,活血化瘀,調節內分泌情況與血管的舒縮功能,舒筋活絡,改善微循環狀態,促進腦細胞功能與肢體功能的恢復[8];同時通過針刺四肢諸陽之穴,能有效恢復肢體陽氣,疏通氣血,改善肢體功能,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脂各項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該組FMA、NIHSS、ADL評分及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中的療效確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促使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提升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