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玉萍
(山西省定襄縣人民醫院,山西 忻州035400)
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指在子宮未出現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機體由于內分泌失調而出現的不正常子宮出血情況[1]。從中醫角度分析,該病患者多為脾腎兩虛[2]。臨床治療中,可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一定的中藥內服治療。為獲得更好的效果,本院以常規治療方案為基礎,采取中藥內服聯合針刺治療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效果較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定襄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13~18歲,平均(15.23±0.12)歲;初潮發病4例,后半年發病11例,0.5~1年發病10例,1~2年發病15例;出血時間6~49 d。觀察組14~17歲,平均(15.55±0.03)歲;初潮發病6例,后半年發病10例,0.5~1年發病12例,1~2年發病12例;出血時間5~51 d。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提交醫學倫理部門審閱并經批準。
1.2 診斷標準 存在月經周期紊亂,以及不規則陰道出血等情況[3]。辨證屬脾腎兩虛,癥見面色無華,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經血色淡紅、連綿不絕等。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患者監護人均對研究內容知曉并同意。
1.4 排除標準 心肝腎功能異常者;生殖器官感染者;合并血液及內分泌系統疾病者。
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及鐵劑等,并積極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1 對照組 給予固沖湯治療。組成:黃芪30 g,黨參片15 g,麩炒白術10 g,當歸、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各9 g,甘草片6 g,黃柏5 g,升麻、知母各3 g。每日1劑,加水煎煮后取汁,分早晚兩次溫服,連續用藥21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針刺治療。取穴:次髎、三陰交、氣海、關元、太沖、中極、腎俞。采用0.35 mm×25 mm毫針直刺,行平補平瀉法。然后連接電針儀,采用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準,脈沖頻率為50次/s左右,留針20 min。隔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10次。
3.1 觀察指標 出血控制情況。統計出血控制時間及完全止血時間,從第1次用藥到患者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的時間為出血控制時間,從第1次用藥到患者陰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時間為完全止血時間。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3周后,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療效[4]。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月經量與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且維持3個月經周期;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一定的改善,月經量與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但無法維持3個月經周期;無效:臨床陰道出血癥狀及各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未改變。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出血控制時間與完全止血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出血控制時間及完全止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出血控制時間與完全止血時間比較(h,±s)

表1 兩組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出血控制時間與完全止血時間比較(h,±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控制時間 完全止血時間觀察組 40 13.25±1.03△ 25.12±0.34△對照組 40 19.02±2.15 33.33±1.35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中醫認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屬于“崩漏”范疇[5]。其中,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的發病病機與患者體內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嚴重失調相關。患者脾腎兩虛,存在明顯的血瘀、血熱情況,沖任不固,導致無法有效制約經血,引發子宮藏瀉失常,經血異常[6]。臨床治療此類患者,需從補脾益腎、培本固元等方面著手。本研究應用的固沖湯,由黃芪、黨參、當歸、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等組成,其中黃芪、淫羊藿補脾氣、扶腎陽,屬于君藥;白術、黨參健脾益氣,仙茅、巴戟天聯用可溫補腎陽,共為臣藥;當歸活血止血,升麻可提氣上行,佐黃柏以涼潤、知母以促凝血。諸藥相伍,重在助陽益腎、健脾益氣,共奏脾腎雙補、固沖止血等功效,使腎氣得固,脾氣得健,獲得較佳的統血攝血效果。從藥理學角度分析,方中多種藥物聯用,可發揮較強的止血和解痙作用,有效緩解出血和疼痛,進而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張愛華等[7]研究指出,在常規西藥基礎上聯合固沖湯加減治療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總有效率可達95.52%。為獲得更好的效果,可聯合針灸治療。本臨床研究也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出血控制時間及完全止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相關的作用機制,可能與針刺可以使患者大腦皮層處在良好的興奮狀態,進而有效調節并改善患者“經絡感傳”,增強其酶活性等相關。同時,還可能與針刺可以顯著調節患者中樞神經-垂體束-內分泌-月經生理系統,促進患者內分泌與月經生理系統功能恢復正常有關。在取穴方面,選擇次髎、三陰交、氣海、關元、太沖等穴位。任脈起于胞宮,主一身之陰,對其予以有效針刺,可以獲得良好的調補沖任、補腎健脾等效果[8]。氣海、中極位于任脈,具有補脾統血之效,針刺可以有效治療腎虛[9]。關元屬經血之室,太沖為足厥陰之輸穴,針刺可有效調理氣血。諸穴合用,共奏補腎健脾、補中益氣之功效[10]。因此,兩種方法聯合應用,有利于更好地恢復脾的統血職能,增強腎氣,固崩止漏[11],進而更好地提高出血控制效果和治療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脾腎兩虛型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固沖湯聯合針刺治療,效果顯著,是一種良好的聯合治療方案,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