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籃球培訓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提高學生籃球技能,塑造一個更健康的體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籃球培訓教學過程存在一些問題,未能充分意識到企業在優化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所以未能有效開展籃球培訓校企合作工作,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提升高校籃球培訓效果,筆者以《淺析提升高校籃球培訓效果的相關舉措》為課題,從影響高校籃球培訓效果提升的主要因素入手,對其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提升高校籃球培訓效果的相關舉措。
關鍵詞:高校;體育;籃球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0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03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享受文化教育的同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高校教育工作必須發揮的職能。雖然很多高校都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的籃球培訓教育課程,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的培訓效果未能明顯體現出來,部分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有待改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影響高校籃球培訓效果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未搭建專業的高校籃球教師隊伍
籃球培訓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提高學生籃球技能,塑造一個更健康的體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很多的男生喜歡籃球這項運動,而且還有一些女生也對這種運動方式情有獨鐘。籃球運動不僅能夠展現青春活力,同時還可以收獲快樂。但是,籃球是一項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如果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動作不規范,或者未經過專業的籃球培訓,那么很可能給其他人以及自己帶來身體上的傷害,所以接受正規的籃球培訓工作非常重要。高校能否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籃球培訓服務是決定籃球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雖然有很多高校開設有籃球培訓課程,但是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較少,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比較老套,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籃球培訓效果也間接地受到了影響。
(二)籃球培訓資源有待完善,校企合作意識薄弱
與企業相比,學校的師資力量更強一些,但是基礎設施相對弱一些。如果能夠實現校企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資源的共享,那么必然可以讓學生的籃球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一些學生有打籃球的愛好,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的籃球設施并不完善,遠遠落后于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僅沒有給學生創建室內的籃球場地,而且室外籃球場地也少得可憐,使一些學生不能在業余時間練習籃球,只能利用短暫的培訓時間打籃球。而應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這種情況對籃球培訓工作的影響,而且還能降低學校的教學壓力。校企合作不僅是高校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校園資源與企業資源有機整合的基本手段。但是,部分高校在開展籃球培訓工作中校企合作意識薄弱,沒有認識到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未開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工作。
為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籃球培訓服務,實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非常重要。籃球培訓工作的效果與教師隊伍質量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也與企業合作的廣度、深度息息相關,所以高校可以從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兩個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籃球培訓工作,逐步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讓他們可以用更規范、更有技巧性的籃球動作去體會籃球這項運動的趣味。
(一)搭建專業的高校籃球教師隊伍
首先,高校可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嚴格考核制度,并對他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考察,也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展開調研,獲知學生對籃球培訓教師的看法。其次,高校還可以引進新的籃球教師,與企業展開合作,安排教師到這些籃球培訓企業參觀學習,讓高校教育向企業教育靠攏,也可以請一些企業教師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優化高校籃球培訓資源,加強校企合作
一方面,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可靠、更完善的籃球培訓資源,讓學生可以有足夠的資源學習籃球;另一方面,離開社會這個風向標的高校教育是無根浮萍,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學校也要認識到社會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加強與企業相關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社會提供體育服務,擴大高校教育的服務范圍,讓更多人享受到高校教育。這個過程也可以讓高校教師認識到自身不足之處,為改進培訓工作奠定基礎。
籃球作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項目中極具重要的項目之一,它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校重視籃球培訓效果的提升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是提升我國籃球運動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周奇裕.高校籃球教練員工作積極性影響因素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2).
[2]應一帆.新時期背景下高校籃球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3).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林岳(1982.11— ),男,漢族,浙江溫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7年校級課題項目校企合作共建體育工作室研究(編號“DF2017Y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