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中職學校中發生暴力行為的事件越來越多,給中職學校帶來了極為不好的影響,同時也讓學生、家長都產生不良的后果。與此同時,這樣的中職校園暴力行為還在不斷地擴張和增加,學校也極力在制止,但仍然有類似事件的發生。本文結合自身多年中職學生管理經驗,對中職校園暴力行為特點及預防對策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中職;校園暴力行為;特點及預防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19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183
中職校園暴力行為,對受到傷害的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校園暴力行為現今在小學、初中、中職等多個階段都頻有出現,尤其是中職學校校園發生的概率和頻率都較高,并且在當今的網絡平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曝光。因此,在中職學校管理過程中,應該對此類事件的成因和預防提高重視,進而減少和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1.出現暴力行為的學生一般家庭、學校教育缺失。從近些年來對于這些校園暴力行為的施暴者調查分析來看,絕大多數的施暴者所成長的家庭都存在暴力行為,同時還包括家長對子女的過度溺愛及對子女放任自流,不予教育和管制所導致。家庭暴力行為主要產生在父母利用暴力的手段教育孩子,或者是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行為,進而使得子女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對父母的思想進行模仿,進而產生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思想,久而久之,形成對待問題的暴力思想。中職學生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不佳,自我約束力差,法律意識淡薄,認為同學間的暴力行為不會承擔法律責任,進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施暴。而實際處理此類事件中,也多數都是沒有嚴厲的懲治,給其他學生留下了僥幸心理。
2.出現暴力行為的學生多受到網絡、媒體的不良影響。現今時代是網絡的時代,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手機等各種途徑通過互聯網瀏覽相應的資源。而網絡中存在非常多的暴力、色情元素的內容,再者由于中職學生的心智并未發育完全,不存在基本的道德判斷意識,導致學生很容易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侵染,進而帶來不良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中職學生很容易將自己的意識融入到網絡虛假的情節中,將網絡中的虛擬環境與現實混淆,并迷戀于虛擬世界中的暴力場景,進而在校園中對暴力行為進行模仿。
1.在家庭教育中強調自我教育和自尊自愛教育。在實際調查中得知,多數性格內向、不善于言表的學生容易受到暴力行為的侵害,其主要源于在家庭教育環節中,學生家長一般以暴力方式進行教育,促使學生形成逆來順受、膽小怕事的性格,進而也間接助長了校園暴力行為存在的原因[1]。因此,首先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面、合理的教育,引導學生在面對校園暴力行為中應該敢于面對,并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同時家長要及時親自與學校、教師取得聯系,闡述暴力行為的真相,要求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對施暴的學生給予嚴厲的懲處,并要主動果斷,不能聽之任之。再者,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應該樹立學生正確判斷和建立人際關系的思想,與暴力行為和孤立行為做對抗。另外一類容易受到暴力行為欺辱的學生主要是一些人際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學生,針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該與家長取得良好的溝通,要求家長經常性帶領學生參與一些親友之間、朋友之間的聚會活動,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之間組織的活動,通過長時間的社交環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對學生仔細地觀察,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并與教師溝通,采用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行教育學生。
2.學校要采取多種預防手段,堅決打擊校園暴力。學校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相關的暴力行為教育,從而取得預防效果。第一,利用班會、晨會等方式教育學生如何預防和面對校園暴力行為[2]。第二,利用一切多媒體、網絡等平臺進行校園暴力行為相關的宣傳和教育。第三,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在發現校園暴力行為同時,及時地進行打擊和懲治。第四,邀請公安局、法院等工作人員走入校園,為學生講解校園暴力行為的危害和相應預防措施。
3.及時處理校園暴力行為。對待校園暴力行為,學校應該秉持嚴懲不貸的態度,對于已經發生的校園暴力行為,學校應該立即依照相應的規定和制度進行處理,如果情節嚴重則要立即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對待這類的校園暴力行為,諸多的教師因為擔心受害者和施暴者都會由于相應的處罰,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進而使得教師對待此類事件多數以私下處理或從輕處理的方式,將事件壓下來,諸如此類的忍讓態度極大幅度滋生了暴力行為的發生幾率,很有可能導致事態無法控制的情況[3]。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觀念,對于這類暴力行為應該及時進行處理,不僅要及時上報給學校管理部門,還要與當事者的家長取得及時的聯系,由學生的監護人共同參與到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中,如果情節惡劣、嚴重,就要及時向公安機關上報,并配合公安機關妥善處理校園暴力事件,以進一步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幾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僅僅著眼于知識,更應該提升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校、教師、家長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途徑,共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萌芽時期扼殺掉學生的暴力思想,進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以實現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寧.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2]楊楠楠.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行為的倫理思考[D].安徽大學,2015.
[3]劉浩.中職校園學生間暴力現狀及學校防治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萬菊春(1973.12— ),女,漢族,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職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2018年度高校與職業院校課題《中職校園暴力狀況的成因及學校管理對策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Z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