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是學院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在改革過程中,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專業調研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基于工作過程整合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整合了課程內容和教學資源,開展了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工程測量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08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我院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工作,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學院開展了以試點專業建設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力,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載體,以打造特色和優勢專業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建設高水平的專業或專業群為目標,以創新為主題的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作為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在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優化、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推進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確立了專業教學改革目標,全方位、深層次地進行了教學改革與創新,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的教改成果。
(一)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我院組建了專業建設與發展指導委員會,并定期召開會議與研討,與二十余家測繪企事業單位簽署校企共建協議,與四十余家畢業生就業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在此基礎上,我院還推行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學交替——校企循環,四化三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交替——校企循環”即學習—實習(課程實習或生產實習)—再學習—頂崗;“四化”即課程教學項目化、課程實習綜合化、實踐教學任務化、實訓項目生產化;“三對接”即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崗前培訓與職業崗位對接,競賽項目、競賽標準與國家職業技能競賽對接。
(二)基于專業調研,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四十余家測繪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工作,對近五年本專業畢業生進行崗位能力和課程結構調研。采用走訪調查的方式,對省內重點企事業單位進行人才需求、崗位能力調研。廣泛征求行業和企業專家意見,以及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就相應行業的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相應的職業資格、學生就業去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就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典型工作任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進行調研分析和論證,形成了《專業人才需求與改革調研報告》和《課程設置方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在專業建設與發展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修訂了《2018級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基于工作過程,整合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1.精簡崗位數量
根據調研和專家指導委員的建議,將原來3個崗位群減少為1個崗位,即測量員崗位,按工作內容細化為工程施工單位測量員崗位和專業測繪單位的測量員崗位,對接工程測量員、不動產測量員等職業資格證書,使專業設置真實對接社會需求、具體對接就業崗位。
2.整合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使其精準對接精簡后的崗位
針對崗位,對接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標準,基于崗位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將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模塊和分流教育模塊。具體執行上,將專業全體學生按照就業意向劃分為工程測量技術(工程班)和工程測繪技術(測繪班),前3個學期,所有學生在通識教育模塊實行通識教育,完成“控制測量”和“地形測量”兩個工作過程;4、5兩個學期,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工程班)和工程測繪技術專業(測繪班)分別在精準對接崗位的分流模塊下實行崗位能力教育,工程班完成“工程測量”工作過程,測繪班完成“測繪數據處理”工作過程。
3.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按專業培養目標,將工程測量技術(工程班)的專業核心能力確定為控制測量能力、數字化測圖能力和工程測量能力,將工程測繪技術(測繪班)專業核心能力確定為控制測量能力、數字化測圖能力和測繪數據處理能力,據此構建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工程班和測繪班各有側重點,單項課程實習如工程、測繪班的GNSS測量技術、控制測量和數字化測圖等3項實習,工程班的工程測量實習,測繪班的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實習,以及各項實訓,皆以綜合化形式進行,以體現不同課程之間知識上的融合以及技能上的銜接;崗位能力培訓,顧及到測繪生產實際常用的所有的常規測繪儀器及基本應用,力圖達到與頂崗實踐崗位的無縫對接。
(四)整合課程內容,完善專業資源庫,編寫項目化特色校本教材
基于課程體系,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按照“必需、夠用、高效”的原則,整合教學內容,落實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畢業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整合教學資源,建設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編寫項目化、立體化校本教材,《地形測量》《地形測量實訓》《數字化測圖》教材已經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發行,并被評為全國水利職業教育優秀教材;《控制測量》《控制測量實訓》《GNSS測量技術》《GNSS測量技術實訓》《工程測量》已經與武漢大學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協議。
(五)開展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
根據課程特點,理論教學靈活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理實一體、教學做練評一體化、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實踐教學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做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落實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改革考核模式、教學管理模式、教學質量評價模式等,使其更加科學合理。
(六)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堅持創新融合專業、創新引領創業、創業融入專業、創業帶動就業,本專業設置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將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促進畢業生高質量畢業就業,全面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創業競爭力和社會貢獻度。
創新基本素質教育通過院公共選修課完成,專業創新意識教育通過系選修課完成,專業創新創業意識教育通過新技術講座、校友創業講座、創新創業社團活動、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完成。
(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創新了“工學交替——校企循環,四化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校企深度融合,突出了職業能力培養,彰顯了職業教育特色。
(二)課程體系構建
基于工作過程,構建精準對接崗位的課程體系,采用分流教育的方式,構建分流教育模塊,分別對應工程測量技術(工程班)和工程測繪技術(測繪班),對接工程測量員和不動產測量員職業資格證書。
(三)教學模式改革
所有實踐教學采用教學做練賽一體化的項目教學模式開展,競賽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做到技能競賽能力培養不斷線。
崗前培訓采用項目教學與技能過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將頂崗實習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分為四關:第一關為四等水準測量、第二關為導線測量、第三關為全站儀數字化測圖、第四關為RTK放樣,所有學生逐一過關,獲得過關證書才能參加頂崗實習。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經過兩年的專業教學改革,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校企深度融合,使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社會與產業需求;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基于崗位和工作過程設置課程,實現了課程體系與崗位的精準對接,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課程內容突出體現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基于職業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得到有機統一;基于生產過程和高職學情要求,采用適合高職教育需要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和考試考核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增強了專業核心競爭力,有力地促進了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蓓,沈宏衛,等.基于產教融合模式的工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8(2).
[2]李娜.工程測量技術“教、學、做、練、賽”一體化的專業教學模式[J].科技風,2017(9).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張博(1968.5— ),男,漢族,遼寧鐵嶺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工程測量技術。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專業群建設2015年立項項目《測繪專業群建設》(JGZQ201502);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專業教學改革試點2017年立項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立項課題《精準對接崗位的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G17EB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