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蘭
信息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學習知識,在一個更加自由、開放的教學環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小學數學課堂中引進信息技術,可以輔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正確地運用信息技術,確保小學數學課堂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原則
信息化教學應該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遵循以下信息技術運用原則來開展教學活動:
1.科學合理的原則。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盡量使用形式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信息教學,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信息化內容。
2.適用性和技術性相結合的原則。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教師在使用之前,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同時,與小學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因此,教師需要在合適的地方通過使用新穎的信息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
3.主導性原則。生動、豐富的信息教學容易讓學生甚至教師將注意力轉移到信息圖像上,而忽略了教學的內容和目的。所以,教師一定要發揮主導性作用,將教學重心引到課堂內容上,讓信息技術處于輔助地位,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小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數學又是相對枯燥、單一的學科。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能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2.創設信息化教學情境。可以從三方面來考慮:一是創設富有趣味的問題情境,即教師通過多媒體將教學問題以動物、人物等形式展示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創設具象化教學情境,即教師將現實中難以形象表達出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影音等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三是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即教師將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多媒體展示,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探索、分析生活問題的意識。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及實物展示讓學生了解人民幣的面值,再通過講授,讓學生對人民幣的換算有初步了解。隨后,教師播放一段購物的視頻,提出問題“這段視頻中的小朋友共花費多少錢?”以此來引導學生分小組統計、計算。這樣,學生對人民幣的運算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此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記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微課教程。信息技術除了通過動畫影音來豐富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教程。一是可以讓學生通過“微課”實現再學習,鞏固所學知識;二是可以幫助教師查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三是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互動,針對學生不好理解的知識有重點地做出分析。例如,在“因數和倍數”一課中,其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并能熟練使用,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難點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其剪輯成一個大約20分鐘的教學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視頻觀看完后,利用剩余的課堂時間,通過問答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理解視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問題做出適當延伸,引導學生將因數和倍數的找尋辦法運用到以往所學的知識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讓教師更加方便、有效地展開教學,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畫圖板、電子課本、PPT等信息技術來制作課件或教學視頻,創新教學方式。同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態度,運用更易被學生接受的卡通人物、流行話題等增強與學生的交流,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