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中,所謂的思考技巧就是思考力,思考力就是如何快捷地準確地找到答案。它體現在三個步驟上,那就是查明問題、假說試行、分析答案。
【關鍵詞】查明問題;假說試行;分析答案
中考是初中學生和教師永恒的話題,因為學生的中考成績不僅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而且關系到教師業績和學校的聲譽。影響學生中考成績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扎實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思考的技巧。扎實的知識體系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思考的技巧卻在課堂上很難獲取,因此成為影響學生中考成績的重要因素[1]。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中,所謂的思考技巧就是思考力,思考力就是如何快捷、準確地找到答案,它體現在三個步驟上,即查明問題、假說試行、分析答案。平時我們一拿到題目便急于立刻找到答案,這種思考技巧不是教導學生馬上去找答案,而是首先觀察問題,描述問題,鑒定問題,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識建立過程的假說去推導答案,最后分析答案是否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查明問題是找到答案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題都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查明問題就是從問題出發,查明問題是什么,什么原因產生了這個問題。這兩個內容關系到第二個步驟假說。因為只有知道是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出現問題的結果,以及對問題產生的過程加以了解。所以,查明問題是找到答案的前提,查明問題一定要查明問題是什么,是什么原因產生了這個問題。
例1:(浙江省紹興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試題)“如果我走了,就沒辦法擁抱你;如果我不走,就沒辦法養活你。”一位留守兒童父親的無奈之語,道出了眾多留守兒童與他們父母之間的分離之痛。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B.利用網絡,增加親子交流的機會
C.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
D.共同努力,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
解析:一看到這道考題,不要立刻去尋找答案,首先查明問題,仔細地思考,考題呈現的是什么問題?題目呈現的是當下眾多留守兒童與他們父母之間的分離之痛。如何解決這種分離的狀況?這就是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個問題的呢?從“如果我走了,就沒辦法擁抱你;如果我不走,就沒辦法養活你”可以知道,由于經濟的落后,使得生活困難。查明了問題,假設和答案自然就出來了,因此“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應該是出題者的意愿表達。
二、假設試行是找到答案的中堅
在思想品德中考中,查明問題后,就是假設試行,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建立假設,另一部分是由假設推出答案。假設是在問題的原因上建立的,如果假設有很多,或者因為有很多原因產生了很多的假設,那么這些假設需要一個一個地推導答案。有些假設在推導答案的過程中,會由于推導不出答案或者推導出在選擇枝上沒有的答案而夭折,除非是在問答題或者在材料題中。從問題到答案,假說試行是關鍵步驟,一個好的假說能夠快速地找到答案,一個差的假說使答案迷途重重。而好的假說有兩個特征:一個是緊扣問題原因的假說,另外一個是能夠找到答案的假設,也就是答案形式的假設。
例2:(浙江省溫州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試題)文成姑娘包珍妮,因運動神經元受損退化,全身肌肉萎縮,靠呼吸機生活。憑借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創作出《予生》《故鄉游》等40多首高質量的歌曲。她因勵志而被評為“2017感動溫州十大人物”。據此,回答4-5題。
4.面對人生挫折,她應對的方法是( ? )
A.請求幫助,傾訴苦惱 ? ? ? B.心理換位,將心比心
C.合理宣泄,調控情緒 ? ? ? D.精神升華,奮發圖強
5.她曾勸解想輕生的父親:“像我這樣的地步都能有勇氣面對生活,你是我的爸爸,你要比我更勇敢才對。”她的言語啟示我們( ? )
①面對逆境,仍要樂觀對待生活
②寬以待人,不要在意他人批評
③生命寶貴,要珍愛和尊重生命
④經歷挫折,就能磨礪堅強意志
A.①② ? ? ?B.①③ ? ? ?C.②④ ? ? ?D.③④
解析:首先看第4題的問題是什么——文成姑娘包珍妮應對人生的方法是什么?她由于病重,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創作出《予生》《故鄉游》等40多首高質量的歌曲。查明問題后,接下來就是假說試行,這時候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假說呢?研究一下選擇枝,建立“奮發圖強”這個假說比較合理,因為緊扣了問題的原因:“由于病重,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創作出《予生》《故鄉游》等40多首高質量的歌曲。”然后試著推導一下,面對人生挫折,她奮發圖強,所以有了這些成就,那么答案“D.精神升華,奮發圖強”就這樣找到了。
接著看第5題,第一步是查明問題,問題是“文成姑娘包珍妮說的那一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原因是勸解想輕生的父親。建立假說應該是樂觀對待生活和珍愛和尊重生命,然后是假說推導:生命寶貴,要珍愛和尊重生命,面對逆境,仍要樂觀對待生活,所以不要放棄生命。答案“B.①③”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三、分析答案是找到的答案的保障
思想品德中考選擇題中,有時看看選擇枝都符合問題的原因,用選擇枝作為假設,都能推導,好像答案有很多,學生就困頓了。在簡答題中出現這種情況,還可以將似是而非的答案全都寫出來,但選擇題只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必須對答案進行分析。分析答案要分析兩個內容:一個是分析答案的情景,另一個是分析答案的邏輯。
例3:(浙江省溫州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試題)寒假期間,某社區邀請陳警官為轄區內中小學生做《認識毒品,遠離危害》的講座。此項活動的開展( ? )
A.拓寬了學校保護的途徑
B.反映出中小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C.保障了學生的人身自由
D.體現社區對學生的社會保護
解析:第一步是查明問題,問題是“此項活動開展的意義是什么?”問題的原因是促使中小學生認識毒品,遠離危害。第二步是假設試行,在選擇枝里,除了“B.反映出中小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從邏輯角度看不能成為意義外,其他的好像都是此項活動的意義,在假說推導過程中都能夠成立,那么此時就要對答案進行分析。從題目的情景看,“某社區邀請陳警官為轄區內中小學生做講座”,它應該體現的是社區的功能,所以“D.體現社區對學生的社會保護”是最終的答案。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中考題的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只要是從查明問題、假說試行、分析答案這三步去考量,學生一定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
【參考文獻】
[1]支光權.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探索[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8(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