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炎
【摘要】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在音樂教育方面開展了諸多嘗試,尤其是如何將音樂教育與幼兒喜愛的游戲教學進行充分的融合,是幼兒教育教學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對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分析探討了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課程;游戲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不斷拓展,幼兒教育越來越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游戲教學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模式,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幼兒教育將幼兒的智力成長和藝術熏陶列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音樂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藝術涵養,激發幼兒的藝術天分,而且可以塑造幼兒更加健全的人格,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能夠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育課程的最佳選擇。而如何在游戲中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幼兒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游戲化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游戲是幼兒與周邊的人或者事物進行互動,從而得到運動的機會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幼兒發育和成長的重要措施。健康的游戲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天性,使幼兒對學習過程產生并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夠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提高幼兒的學習和創新能力。游戲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可以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增強音樂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幼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傾聽或者演奏音樂,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水平。
(二)有助于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
音樂課程的教育教學目的并不是教授幼兒音樂的概念,也不是讓幼兒學習認知五線譜、掌握音樂技巧等,而是要利用音樂這一載體,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特別是聽覺器官,使幼兒的感知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長。通過音樂欣賞,幼兒的藝術修養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有的幼兒甚至會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喚醒音樂細胞,從而為以后的音樂能力培養與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的身體尚處于發育階段,感官并不成熟,對于藝術知識并沒有太深的領悟能力。因此,游戲化的音樂教育課程能夠讓幼兒在游戲中接觸音樂,通過肢體語言的配合來進行音樂的學習,能夠讓幼兒更加強烈地感受節奏、韻律等抽象的事物,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對客觀事物的感知能力。
(三)有助于幼兒思辨能力的提升
研究表明,音樂有助于幼兒智力特別是思辨能力的開發,因而自胎兒時期就有了“胎教音樂”一說。在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如果將游戲融入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更加有利于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語言去認知、感受和享受音樂,利用游戲的靈活性、趣味性和開放性來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好奇和探索,使幼兒的探索思維和創新思維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進而促進幼兒智力的快速發育。
二、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策略
(一)將幼兒的興趣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
幼兒身心發育的不成熟決定了其很難接受他人的說教或者束縛,幼兒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兒學習興趣的影響。因此,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不斷增強并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愿意去接觸音樂,感受音樂,了解音樂,進而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得到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首先,幼兒音樂教育者要不斷提高發現幼兒興趣所在的能力,善于在游戲活動中挖掘幼兒的興趣和音樂潛力,對于幼兒表現出一定興趣的音樂,無論其是否屬于教學范疇,都要給予幼兒足夠的尊重和自由選擇的機會,使幼兒在興趣中主動進行音樂學習。其次,幼兒音樂教育者要深刻認識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即注意力容易轉移和被干擾,因而需要將保持幼兒對音樂的持續關注作為教育課程的著眼點,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以新穎的游戲方式延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對音樂產生發自內心的喜愛,進而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和感受音樂。
(二)將豐富的內容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資源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其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歌唱的部分,也有樂器的演奏和指揮,還有演與唱的結合。當前,許多幼兒園出于經費的節約,或者師資力量的薄弱,用歌唱教學代表全部的音樂教學內容,并不利于幼兒的音樂學習,而且有損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幼兒音樂教育者要能夠豐富游戲化的音樂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教學,使幼兒接觸到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從而保持更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歌唱教學時,可以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歌詞大意講解給幼兒,然后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將歌曲的音樂部分進行單獨播放,作為角色扮演游戲的背景音樂,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內涵,更加深刻地領會音樂的詞、曲等元素。此外,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將音樂教學與舞蹈進行結合,在播放音樂或者歌曲的同時帶領幼兒一起擺擺手,跺跺腳,扭屁股,轉圈圈,在玩耍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三)將日常的玩樂作為音樂教學的輔助手段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的時間絕大多數都投入在游戲方面,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培養智力,開展互動等,使幼兒的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幼兒音樂教育者要充分抓住這一契機,不能拘泥于專門的音樂課堂教學,而是要將音樂融入幼兒的日常玩樂當中,使音樂教育課程游戲化成為一種常態。例如,在進行“鉆山洞”游戲時,教師可以自編一首與游戲內容相匹配的兒歌,讓幼兒邊游戲邊唱歌,在游戲中感受到歌曲的意義;在帶領幼兒進行跑跳時,可以同步播放一些快樂并且帶有跳躍性節奏的音樂,使幼兒將運動游戲與音樂融合起來,有節奏感地進行游戲活動。除了人造音樂,教師可以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聆聽大自然音樂家演奏的音樂,比如鳥叫、蟬鳴、風聲、雨聲等等,使幼兒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音樂,領悟到音樂的奇妙之處,培養幼兒善于發現音樂、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的能力。
三、結束語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智商與情商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滿足和快樂體驗,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智力、動手能力和協作交流能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對于幼兒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音樂教育者要更加積極有效地將音樂和游戲進行結合,充分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激活幼兒的藝術細胞,讓游戲化的音樂課程成為幼兒音樂藝術培養和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玥.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08):273-275.
[2]胡燕.幼兒音樂舞蹈活動情境化與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時代教育,2017(1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