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為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一個國家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是支持其高效流通的物流體系,農產品物流水平的高低將對農產品最終價值的實現以及其增值水平產生非常重要。筆者通過對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探討,并根據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通過優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的發展來促進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壯大。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應對措施
農業生產主要是為了獲得產量高,品質好的農產品,這也是我國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生產規模小,產地分散以及僅重視生產而輕視產品流通的思想,導致我國農產品流通水平遠遠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當前歐美等發達國家農產品流通損失率多在5%以下,而我國損失率高達20%~30%。發達國家農產品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而我國最高可達40%,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的物流水平還有巨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起步時間晚,農產品流通模式存在生產與銷售銜接不順暢、規范化和組織化程度低、信息網絡發展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一、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現狀
1.農產品基礎物流設施落后
雖然當前我國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但我國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顯得比較落后。一是農產品物流管理機制不健全。雖然我國有許多大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但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管理這些市場,最終導致整個市場因缺乏相應的約束力而管理混亂,不利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高效和長遠發展。而是雖然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但對于農產品物流體系來說,其物流技術水平低,物流設備落后等現象十分普遍。由于農產品物流過程十分廣泛,我國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都是以原始形式運輸,有的則是經過簡單分級加工,然后用簡單的包裝材料包裝,最后運到消費市場。這一過程中許多“脆弱”的農產品其形狀和質量在進入消費市場時就會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害,這就使得一些農產品在進入最終消費市場時的損失率高達40%-50%,使得農產品本身的價值大打折扣。
2.農產品物流組織相對分散,流通環節過多,競爭力不強
個體農產品供應商、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是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組織的主要形式。農產品自生產基地成熟之后,許多農民將其直接銷售給自籌資金的收購小販,他們再將農產品賣給當地批發商;部分農民通過與相關企業簽訂長期產銷合同,通過收取定金的形式提前將自家產的農產品集中出售給企業,企業再將農產品賣給下一級批發商;農民合作社則主要是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民自己聯合起來,以合作社的形式統一購買和銷售自家農產品。通常這些農產品物流組織由于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經營不穩定的特點,很難成為農產品供應的品牌企業,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進而難以實現農產品分散生產和大規模流通的有效銜接。
3.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雖然當前我國已經開發了一些農產品物流信息互聯網平臺,但總體來說信息平臺水平較低,功能單一,總體水平較低,不能有效滿足未來農產品物流體系的發展需要。另外在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一些平臺功能性同質化嚴重,通常僅具備一些基礎功能而缺乏針對特定信息的采集處理,不利于平臺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有的農產品批發企業開發和應用了一些功能較簡單的物流車輛調度指揮系統,但總的來說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先進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依然處于初始階段,類似于國外廣泛使用的 GPS系統、條碼技術等信息技術在我國許多農產品物流企業中運用較少。因此物流信息技術的落后導致了我國許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產品物流信息滯后和信息不暢。
二、完善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的應對措施
1.建立和完善政府監督管理制度和服務引導體系
在推進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必須要發揮良好的監督管理作用,為農產品有效流通提供一個有法可依的政策環境,確保農產品流通的正常運轉。由于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將涉及多個基層政府部門,比如商務,農業,工商,食品監督等不同部門,這就需要政府在各部門之間建立一個統一的農產品流通管理職能協調機制,及時解決農產品流通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糾紛。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要發揮好自身的服務和指導的作用,做好自身角色定位,鼓勵農產品企業的發展,有選擇地打造特色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并為其創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
2.提高技術研究水平,加強技術投入
為了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快速發展,政府和企業有必要加大政策引導和技術投入,提高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科研水平。一是要改進農產品包裝技術,避免運輸過程中農產品的損傷或不同種類的產品的串味污染,提高農產品的保質期,進而達到為農產品增值的目的。二是有必要加強對農產品的冷凍保鮮技術進行改進,避免農產品發生大量損壞和變質的現象,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最后,要加強農產品增值技術的研究,通過對不同農產品的加工處理,提高其經濟附加值,進而提高產品的整體效益。
3.建立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在政府的統一引導下,整合農產品行業資源,實現行業內相關企業間物流信息資源的共享。在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方面,對于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物流企業,要建立統一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智能化、規模化管理,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對于那些發展相對落后,規模較小,設施設備不完善的企業,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實現企業之間的聯盟,共同建立物流信息平臺,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三、結語
我們國家一直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滯后嚴重制約農業經濟的發展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和各級政府都在努力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深入融合,推動現代農業的建設。在此背景下,通過完善農產品物流業的政策環境,加強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完善高水平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研發新的農產品物流保鮮技術,進一步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實現農產品的增值和農民的增收。
參考文獻:
[1] 王蕾, 張紅麗. 論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 物流科技, 2014(11):8-11.
[2] 張福貴, 楊永發. 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 中國高新區, 2018(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