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由于作家的思想素質、文化修養不同,在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也不相同。為了能夠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領略文章的藝術特色,運用比較法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單元教學;比較法;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09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83
按單元編排教學序列,是形成語文教學體系的一個較為有效的途徑,單元教學是當代國內外語文教學中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單獨依靠一篇篇課文形成嚴密的科學體系很困難。新教材屬于綜合型教材,強調并建立了現代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序列,既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又注意相互滲透,突出重點。每個單元的課文分為講讀和自讀兩種。講讀課文體現本單元教學要點,編有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這是學生賴以比較的范例,自讀課文編有較詳細的自讀提示和兩三道練習題,便于學生依據范例比較著學習。新教材第一次系統學習聽說基本知識,訓練聽說的基本能力,而聽說的雙基又是以講述、討論、采訪和答問、演講、辯論、口頭報告等六種形式為框架進行的。作文教學也第一次按單元編制了相應的知識和訓練序列。總而言之,新教材全面突出了單元教學,使教與學兩個側面同步運用比較法,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條件。
要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就要重視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專項訓練。發散性思維不同于集中性思維。在集中性思維中,一個問題僅考慮一個答案,這是傳統語文教學法一直重視的。在發散性思維中,一個問題可能尋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這是比較教學法中所重視的。發散性思維呈扇形拓展,它不受傳統觀念的羈絆,不受知識固化的束縛;它勇于打破常規,善于不斷求索和變異,從而產生新穎而獨到的見解。它又是創造性思維的精髓,是培養中學生創造力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訓練。訓練時,要善于引導中學生多思善疑,多層次多角度地釋疑。新教材突出了單元教學,注意了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縱橫交叉,有利于培養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立體性和開闊性,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盡快完成思考對象和方法的遷移,從而實現能力的轉化。比較教學法使教師和學生協同配合,于同一單元的兩個比較對象里,或于同一個單元的兩個以上的比較對象里,或于幾個單元之間的若干比較對象里,同中尋異,異中求同,反復比較,多項歸類,多項綜合,靈活歸納和演繹,創造出新的思維點。
在多年改革的基礎上,經過使用新教材的實踐,許多教師在單元教學中巧妙運用比較教學法,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現選擇其中的微觀點滴比較法和宏觀綜合比較法扼要介紹一下。
(一)微觀點滴比較法
所謂微觀點滴比較法,是指利用一個單元內或幾個單元內的兩篇課文作為比較對象,抓住單個比較點進行比較的一種教學法。這個比較點依據單元教學方法要點而定,可以是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和聽、說、讀、寫各方面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和訓練點。例如,教《林黛玉進賈府》時,我重點選擇了該課的人物出場描寫作比較點,作為一代文壇巨星的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三回中向讀者介紹了一大批人物。這些人物的出場描寫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藝術匠心,有的詳寫,有的略寫,有的實寫,有的虛寫,有的單獨寫,有的集體寫,有的是迎出來的,有的是伴隨而出的,有的是出場前有丫鬟通報的,有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有的見其人而未聞其聲……在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人物出場描寫的各種寫法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人說《紅樓夢》的人物出場描寫巧妙無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接著我選了六個比較分點,設計了一張比較表,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填表,以比較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出場描寫。學生興趣很濃,抓住出場機會、出場方式、出場亮相及次數、出場后的肖像描寫、出場后的言行描寫幾個比較分點認真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得出自己的結論。最后我讓學生以比較的素材和結論寫一篇文學評論《巧妙無雙的人物出場描寫:王熙鳳和賈寶玉出場描寫的簡單比較》。信息反饋證明,學生很歡迎這種教法,因為他們學到了相應的知識,掌握了相應的能力。
(二)宏觀綜合比較法
所謂宏觀綜合比較法,是利用一個單元內或幾個單元內,甚至幾冊課本內多篇課文作為比較對象,抓住多個比較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比較的一種教學法。這些比較點或訓練點依據某冊或某幾冊的教學要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確定。比較點的數量可以是兩三個,甚至更多一些,對此要因班制宜,不能一刀切。例如,我曾把《威尼斯商人》《守財奴》《潑留希金》《變色龍》《范進中舉》《雷雨》《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七篇課文作為比較對象,選了六個比較點,叫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比較,結果反映良好。
總之,在單元教學中,巧妙運用比較法,活躍了語文教學氣氛,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為了充分發揮比較法的作用,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合理確定比較對象的數量,選準比較點。第二,進行比較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要想方設法強化學生比較學習的興趣,要教給他們比較的方法,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參考文獻:
[1]賀家俊.“比較法”在作文講評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1985(12).
[2]張遙.比較法與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J].物理教師,1994(3).
[3]于杰.淺談比較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4.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程鵬宇(1976.11—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管理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