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昆
【摘 要】 自步入21世紀,“00后”逐漸成為全國各大院校的主力軍,特別是民辦院校的大學生。他們的行為特點影響著民辦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同時也對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針對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的行為特點,探索了針對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關鍵詞】 “00后”大學生 行為特點 教育管理模式
一、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的行為特點
(一)對新鮮事物充滿渴望又淺嘗輒止,缺乏創新能力與毅力。
相較于“70后”、“80后”,“90后”,“00后”大學生有著更為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他們通過電視、電腦等信息媒介,與新事物、新事件接觸,思維新穎、活躍。但是,對于新鮮的事物,特別是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他們僅限于揭其外表而不愿啃其“精髓”,好奇心具備卻無鉆研之心。特別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學生的基本文化素養較低,對于很多事物只知其表,不能也不愿深入研究,缺乏創新能力與吃苦耐勞鉆研精神。他們習慣于雛鳥吃食的模式,老師喂一口,自己吃一口,甚至只能吃到半口,最后面黃肌瘦,沒有自己覓食的能力,更不要提開疆擴土,創造屬于自己的領域。
(二)好學上進又缺乏自律性。
高中時代的學生有著堅定的目標——大學。大學對于他們來說,是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加之高中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實施,學生們多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進入大學,學習模式發生改變,由被動式學習改為自主性學習,老師對學生的管理相對較為寬松。這一改變也將他們的缺陷凸顯出來——自律性差。游戲、追劇、睡覺、吃喝玩樂,成為了他們的主旋律。之前與學生們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們也特別渴望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但是,習慣了被動式學習模式的他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很迷茫,失去了之前堅定的學習目標,加之周圍的各種誘惑,很容易迷失自我,得過且過。
(三)具有挑戰意識卻缺乏一定的抗壓能力,心理問題突出。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00后”大學生多為家里的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缺乏正確的教育與引導,多為溺愛、大包大攬的行為模式,導致孩子們缺乏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加之,從小學到高中,學校一味地注重孩子學業成績,重智商輕情商,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進入大學這個小型社會,離開父母的包辦而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無法正常的與他人相處,無法獨立而正確地處理問題,自殺、抑郁、同性戀等現象在各大高校不再罕見。
(四)朝氣蓬勃,自信、可愛卻又缺乏責任意識。
“00后”大學生們朝氣蓬勃,自信且充滿活力,思維活躍,這是值得我們肯定以及學習的地方。但是,由于自身以及社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責任感的淡化甚至責任意識的缺乏。有的學生,自信而又自大;樂享受而棄義務;利己而害他。對自身不負責任,荒廢大學生活;對父母不負責任,啃老;對他人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缺乏誠信;對社會、國家不負責任,毫無奉獻精神,無法做到“知責、明責、負責”,這對他人、對父母、對社會都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二、民辦高校“00 后”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一)加強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隊伍建設,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確職業方向,提升專業技能及就業能力。
1、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不斷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與時俱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學生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提升管理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提升專業水平,明確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大學里,輔導員是學生們的航標,所以,這就要求輔導員不僅要有正確、及時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更要對自己管理的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有所深入了解,以便正確指導學生們的的學習規劃,使他們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
(二)加強對學生自律性的管理,家校聯合,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自主性與自律性。
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的自律性問題較為突出。習慣了被動式管理的孩子們,到了高校這個小型社會,面對各種誘惑,很難做到“潛心修行”。而且民辦高校的“00后”大學生,大多數的學習成績與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如果“散養”只會越來越墮落。所以,學校要改變管理思路,將“散養”與“圈養”相結合。首先,大一至大四期間,實行強制學習時間分配遞減模式,除了課表上安排的固定課程時間,白天剩下的時間固定為自習課,且將專業課及易掛科的公共課排成周課表分配到這些空白時間段,設定周考模式,進行學習成果檢查。其次,建立家校聯動機制,設立家長信息群,及時將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公布,共同對學生們進行督促。最后,每天給學生們安排好集體娛樂時間,開展一些素質拓展訓練,勞逸結合,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們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明白團隊協作的意義。
(三)構建完善的心理預防級危機干預機制。
針對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構建以學校、院系、班級為主導的三級心理預防及危機干預機制。班級以及寢室安排心理委員及時反饋班級學生心理動向,輔導員建立潛在心理問題學生數據庫,及時進行關注,重在預防。對于已經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上報學校,聯系學校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干預。其次,學校完善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生動、形象且學生愿意接受的形式,對大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增強學生們對心理危機的了解與認知,提升學生的抗壓受挫以及情緒調控的能力。最后,豐富校園文化,為學生創造多彩多樣的校園文化生活,將學生從三點一線中解放出來,讓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成為他們的精神主旋律。
三、結束語
“00后”大學生自信、張揚、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身上的很多發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必須正視“95后”大學生,特別是民辦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順應時代要求,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不斷提升民辦高校的管理水平,改善教育模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注意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