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家族企業進入第二代傳承的高峰期。本文論述了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重要性,分析整理了國內外文獻中代際傳承的影響因素,并指出了目前家族企業代際傳承面臨的主要困境,希望對我國解決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給予借鑒。
【關鍵詞】 家族企業 代際傳承 影響因素
改革開放,使得私營企業在意識形態和制度上逐步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合法性,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其在國民總產值、就業、出口、稅收等方面已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這其中,大多是家族控制的企業。近年來,隨著第一代家族創業者逐漸年近花甲,全國性的家族企業“接班”時代已經到來。由于涉及到所有權、家族維系和沖突處置、企業運營三個角度的關系,傳承成為家族發展過程中最敏感最復雜又最易發生沖突的環節。[1]本文將通過對近幾十年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論述家族企業家業長青的影響因素和目前代際傳承面臨的困境,給予我國家族企業管理者以參考,同時為今后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一、國內外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影響因素研究
國外關于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研究起步較早,Handler(1990)[2]通過訪談式的調查研究了交接班過程中三個層面的影響因素,分別為個人層面,相關利益者關系層面,以及外部層面即企業所有者的角色調整和企業結構及環境兩部分。Tan和Fock(2001)[3]通過實證研究結果提出,第二代領導者要具備父輩那樣的管理技術,領導經驗和企業家精神,以及接班人接收了前一任領導人的特殊社會關系,具有一致的價值觀等條件時,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會比較成功。他們認為接班人的自身素質,以及父輩的關系網絡的傳承是影響代際傳承成功的關鍵。
國內在這方面也已經有大量研究,儲小平(2003)[4]提出社會關系網絡是家族企業代際傳承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劉婷、劉巨欽(2012)[5]從“傳統文化”、“社會背景”、“制度背景”、“共同愿景”四方面來考慮我國家族企業子承父業模式的影響因素,并構建了以差序格局、職業經理人市場、法律制度和家業長青為四個維度的我國家族企業子承父業模式選擇影響因素模型。于飛、劉明霞(2013)[6]通過對家族企業的訪談和問卷調查,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提出了影響知識代際轉移的主要因素有家族關系、在任者和繼任者特性、知識轉移渠道和知識特性。
二、家族企業代際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子承父業”的權威失落
家族企業老一輩創業者由于年齡、知識等自身原因需要將企業交于第二代管理者手上時,面臨著曾經的權力也要一并轉交局面,這種權威失落感有時很難接受,進而在其“退位”后仍然會過多干預企業發展,影響繼任者的權威。在這方面比較成功的例子有紅豆集團的創始人周耀亭,1992年,紅豆集團將公司一分為八作為子公司而分設了8 位副總,周耀亭讓自己的兒子周海江擔任其中一個分公司的負責人,從“相馬”到“賽馬”,幾年下來,周海江所分管的赤兔馬總公司成為紅豆集團最大的子公司,即讓兒子得到了歷練,也為其樹立了威信, 繼任者也就隨之浮出水面。
(二)“改朝換代”引起的企業文化重振和企業重組
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創始人個性的反映,由于個性的無法繼承性必然會導致繼任的企業文化的變遷。在中國這種文化的沖突顯得尤為突出,第一代企業家的文化水平一般較低,但敢吃苦、善經營;而第二代繼任者卻大多具有高學歷,他們對行業技術、發展狀況、管理模式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但基本沒有創業經歷。這種成長歷程的不同,必然造成兩代人對企業文化和制度的分歧。權杖交接過程就如接力賽傳遞接力棒一樣,要有一個助跑的過程,即要有一個權力交接期。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認為這個權力交接期要5年,有的甚至要到10年,我們認為這個期限的長短在于何時能找到一個兩代文化和制度的銜接點,這個時間的到來意味著老一代企業家可以放手,而將企業真正交到繼任者手里了。當然,要成功做到這一點,兩代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并保持良好的溝通非常重要。
(三)所有權轉移引起的“分家”
所有權的轉移是復雜的,在家族企業經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根據企業成長情況而發生。家庭財產繼承有兩種典型方式:長子繼承和財產均分。應該看到,在歷史上商家的財產繼承中,商業資產、字號等不像田地、住宅那樣可以均分,而是由幾位子女中的一位繼承。臺灣學者孫治本認為,企業的分家不同于農業社會分田,只會越分越小,企業的規模則可能由小而大,一個大企業因分家而成了兩個較小的企業,兩者分開發展可能更為靈活,最后各自的規模都超過原來的企業不是沒有可能。然而也有企業因為老一輩創業者的隱退或者離世導致創業者子女反目成仇。
【參考文獻】
[1] 林海波,莊序瑩.基于長、珠三角洲家族企業接班行為的評價[J].中國經濟問題,2015,4:14 -23.
[2] Handler W.C.Succession in family firms:A mutual role adjustment between entrepreneur ?and next-generation family member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Practice,1990,15(1):37 -51.
[3] Tan W.L.,Fock T.Coping with growth transitions:The case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es in Singapore[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1,14(2):123-139.
[4] 儲小平,李懷祖.信任與家族企業的成長[J].管理世界,2003,6. 98-10.
[5] 劉婷,劉巨欽.我國家族企業子承父業影響因素及實施策略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2,6: 100-106.
[6] 于飛,劉明霞.我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知識轉移影響因素分析[J].2013,20(20):133-139.
作者簡介: 楊琦芳(1991-),女,漢族,湖北楊店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企業管理。